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中企东盟承包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16.12.12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东盟各国致力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纷纷出台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此拉动经济的增长,东盟承包工程市场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与之高度契合,东盟作为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传统市场,也因此成为“早期收获”项目最集中的地区。

一、中企东盟承包工程现状

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承包工程业务也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东盟承包工程市场连续多年成为中国企业在亚洲地区最大区域市场。2003-2013年,中国在东盟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从18亿美元提高到210亿美元,增长了10.9倍,年均增速达到23.1%。

3:中企2014年对东盟承包工程情况(金额:亿美元)

 

合同额

合同数

营业额

新派人数

印尼

51.88

648

45.84

1.6万

马来

43.25

153

31.01

1.01万

越南

38.05

165

39.84

1.07万

新加坡

37.99

79

33.76

4.12万

老挝

36.9

94

23.28

1.17万

泰国

17.77

80

18.36

2530

菲律宾

14.36

83

13.49

1303

缅甸

12.12

102

8.19

3623

柬埔寨

14.11

71

9.65

4872

文莱

0.15

7

0.38

34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指南(2015年版)》

4:中企2014年对东盟投资情况(金额:亿美元)

 

直接投资

累计投资

印尼

12.72

67.94

马来

5.21

17.86

越南

3.33

28.66

新加坡

28.14

206.4

老挝

10.27

44.91

泰国

8.39

30.79

菲律宾

2.25

7.60

缅甸

3.43

39.26

柬埔寨

4.38

32.22

文莱

0.03

0.7

数据来源: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指南(2015年版)》

2014年的统计情况来看,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老挝是中企在东盟承包工程的较活跃的市场。其中,印尼签承包工程签合同52亿美元,排东盟国家第一位。此外,2014年中企对印尼直接投资近13亿美元,东盟国家第二,仅次于新加坡。

2015年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新签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都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新签合同额为363.1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34.4%完成营业额为267.6亿美元,较2014年增长19.4%。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老挝,年度新签合同额均进入全球市场前10名,其中,印尼74亿美元排名第四,马来西亚72亿美元排名第五,老挝51.6亿美元排名第十。2015年中企东盟超10亿美元的项目主要有:华为公司泰国电信项目13.98亿美元,中石化马来西亚建炼油厂项目13.29亿美元,中水电老挝南俄3水电站项目12.9亿美元,上海电力菲律宾燃煤电站项目11.2亿美元。

4:2015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市场排名

序号

国别(地区)

新签合同额

(万美元)

1

巴基斯坦

1,217,954

2

尼日利亚

969,656

3

安哥拉

877,045

4

印度尼西亚

739,948

5

马来西亚

719,767

6

阿尔及利亚

689,585

7

澳大利亚

616,835

8

沙特阿拉伯

607,221

9

美国

562,338

10

老挝

516,002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2016年1-5月,新签承包工程项目合同额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8.2%。中企在东盟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马来西亚深水码头等一批互通合作项目在相继启动。

二、中企东盟承包工程主要特点

在当前走出去新常态下,中企在东盟承包工程业务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电力工程建设发展迅速

中国企业在老挝的水电项目、越南的火电项目、菲律宾煤电项目均有斩获,如中水电老挝南俄水电站项目13亿美元,中方电气越南沿海火电项目12亿美元,上海电力菲律宾马利万斯燃煤电站项目11.2亿美元,签约金额都超过10亿美元,此外,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老挝等国,中企还斩获数十个超亿美元的电力电站工程项目,如中水电八局马来西亚沐若水电站项目近3.5亿美元,中国电建印尼明古鲁燃煤电站项目3.6亿美元,中国电建成都公司老挝南普水电站项目1亿美元。

2、交通运输建设亮点突出

中国高铁走出去在东盟市场已经取得巨大进展,中老铁路印尼雅万高铁如期开工,中泰铁路已取得进展。其中,雅万高铁堪称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合同金额约745亿元,全长600公里,中方将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支持;中老铁路投资400亿人民币,全程长417公里,有隧道195公里,桥梁154座,31个车站。虽然中泰铁路一波三折,最近也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期工程成本已达成协议。铁路项目将为中企带来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场。

3、港口码头建设异军突起

东盟国家中,除老挝是内陆国家外,其余均为沿海国家,尤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岛国及海陆兼备的马来西亚,水运是重要的货物运输方式,对港口码头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庞大。今年10月19日,中国电建承建的马来西亚皇京港奠基,标志着“马六甲第一港”计划正式起步,建成后将成为地区最大贸易港口。该港口是马来西亚国家级二号工程,占地1366英亩,总投入约800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全部竣工。10月20日,中交疏浚就达沃市海港开发项目与菲律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沿达沃湾约8公里海岸线进行填海造地,总面积208公顷,用作政府公办、商业、住宅、港口码头及工业等用地,预计2019年底完成。大型港口码头建设将进一步带动交通、房建等方面的承包工程需求。

4、房屋建筑领域保持稳定

中企在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新加坡等市场房建业务规模位居前列。2015年12月,中铁收购马来西亚“大马城”项目60%的股权,并投资20亿美元兴建区域总部“大马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吉隆坡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碧桂园投资建设的马来西亚“森林城市”,总规模2500亿元,也将成为中国房地产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项目。目前,国内房企中,包括绿地、碧桂园、雅居乐、富力地产等都先后前往马来西亚投资。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中企房地产开发的热点市场。此外,今年3月,中建南洋公司中标新加坡三个政府组屋项目,合同额约4.89亿美元;中标新加坡柏利广场,合同额约1亿美元。

三、中企东盟承包工程发展趋势

东盟一体化和中国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吻合,双方开展产能合作既符合中国转移优质产能的需要,也为东盟突破基础设施和资金瓶颈、推动经济增长提供了良好契机。而中国倡导的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各项优惠贷款为双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事实上,双方产能合作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无论是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项目的启动,还是中马中泰、中柬、中越、中老、中印等多个产业园的合作开发,都实现了有效对接,而交通运输、房屋建筑、电力工程等基础建设领域方面的合作是其中最大的亮点。

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战略和东盟一体化的双轮驱动下,双方产能合作必将朝着更务实、便捷的方面迈进。

一是将促进中国工程企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优势产能进入东盟,承包工程项目将更多的以带资承包、建营一体化、境外园区开发等新兴业态展开,工程企业将逐步由单一的施工方转变为集规划方、投资方、设计方、建造方、运营方和维护方为一体的新型定位,其综合服务能力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是对资源整合与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随着诸如高铁、核电、卫星通讯、生物医疗、新能源开发等多个领域的优势产能进入东盟,跨领域经营、跨行业合作将成为中国工程企业发展的新常态,企业因地制宜对现有业态和技术进行再创新,从而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更好地承担国际产能合作的重任。

三是为中外企业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产能合作不仅是中国优势产业“走出去”的过程,也是东盟对国际先进产能的“引进来”之路,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依托的国际产能合作为中外企业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2: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关注领域

国家

关注领域

新加坡

科技创新、生态环保、金融、社会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

马来

东马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战略性农业资源、油气服务领域

文莱

农业、新能源领域尤其是油气、石化方面的合作

柬埔寨

通信体系建设、农业、矿业资源领域、交通、能源领域

缅甸

天然气发电、通讯基础设施、油气深加工、基础制造业

泰国

可持续农业、绿色能源、港口、卫星建设、油气开发

印尼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和深加工、重工业产业升级配套、战略农业、通讯、道路基础设施

菲律宾

清洁能源、矿业资源、物流及互联互通

老挝

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矿产开发、水电可持续发展、电信行业

越南

以泛北部湾合作为中心的互联互通、水电全国重组、道路及港口建设

资料来源: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

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将更多的以跨境投资等方式展开,中国承包商将与东道国企业成立项目公司,共同负责项目的施工建设、运行和管理,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东盟国家承包工程市场概况

重点市场介绍

东盟各国除新加坡、文莱外,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的国家,基础设施整体不足是东盟一体化面临的突出问题。正因为如此,《东盟2025:携手前行》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并以此带动经济增长,东盟各国也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拉动增长的重要支柱。

东盟基建市场基本情况

东盟是一个较具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区域组织,在宏观经济方面,既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新加坡,也有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还有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存在巨大差异;收入水平方面,既有新加坡、文莱高收入国家,也有马来西亚、泰国中高等收入国家,还有缅甸、柬埔寨、老挝低收入国家;在人均GDP方面,新加坡人均GDP近5.3万美元,而缅甸、老挝、柬埔寨才1000多美元,相差近50倍;在人口总量方面,既有超过2.5亿人口的印尼,也有仅42万人口的文莱;在国土面积方面,印尼总面积超过181万km²,而新加坡仅有707km²,相差悬殊。

3:东盟各国收入情况排名

 

收入水平

IMF2015世界人均GDP排名

印尼

中低等收入国家

119

泰国

中高等收入国家

92

马来

中高等收入国家

65

菲律宾

中低等收入国家

127

新加坡

高收入国家

7

越南

中低等收入国家

135

缅甸

低收入国家

153

柬埔寨

低收入国家

157

老挝

低收入国家

143

文莱

高收入国家

--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全球宏观经济数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也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一带一路研究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排行榜》报告分析,东盟10国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三国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水平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排名分别为第3、12、15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善,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尼排名为44、45、46、48、53名,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落后。

4:东盟各国基础设施综合水平排名

 

2015基础设施综合水平排名

名次

基础设施指数

印尼

53

17

泰国

46

15.29

马来

12

5.38

菲律宾

37

12.85

新加坡

3

1.93

越南

27

9.90

缅甸

44

14.52

柬埔寨

48

15.94

老挝

45

15.25

文莱

15

5.89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研究院《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排行榜》

备注:综合排行榜是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电率、互联网普及率、铁路密度、公路密度、水路密度数据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国家基础设施的整体建设水平进行评价

备注2:一带一路各国基础设施综合水平排名中,中国排名34IMF2015年世界各经济体人均GDP排名中,中国排名76。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印尼等国基础设施建设陈旧,工业落后,交通、能源、水电、通讯、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不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各国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已经成为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障碍。

正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使得东盟基建市场更具投资合作潜力。事实上,东盟各国已经意识到基建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各国政府想方设法保证基建项目的资金来源。正如《东盟2025:携手前行》所表述的,加快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东盟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东盟承包工程市场展望

近几年,东盟地区年均GDP增长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东盟各国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经济强劲增长,投资规模剧增。但作为一个长期发展滞后地区,落后的基础设施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愈发凸显,因此各国政府基本都将投资大量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也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为此,东盟各国近年纷纷出台中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政府在基建方面的投资意愿明显增强。

从国别来看:

印尼最具发展潜力。投资印尼近10年来建筑业发展稳定,产值年增幅保持在6%-8%左右,主要得益于政府主导的大型基建项目的不断上马。在印尼政府2015-2019中期规划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位列五大工作重点之一预计基建投资4245亿美元。

马来西亚表现最佳。马来西亚“第11大马计划”(2016-2020),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建设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更是基建领域的重中之重。政府将增加300亿马币用于公共基建发展,总支出达600亿马币,创历史新高。在第11大马计划下,主要受惠领域肯定是建筑领域,尤其是基础建设的承包商受惠最大2016年上半年,马来西亚建筑业总值达到590亿马币,增长8.6%,超越去年5%的经济增长表现。目前,马来西亚是东盟第二大建筑市场

越南是一批“黑马”。2016-2020年基建需求1000亿美元每年平均需求250亿美元。到2020年,铁路预计总投资635亿美元;高速公路总投资1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基建投资2200亿美元。政府鼓励外国资本以BOT、BT和BTO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越南有望成为东盟承包工程亮点市场

菲律宾增长最快。菲律宾建筑业受住宅市场推动将在未来四年持续繁荣,并将在2020年增长超过50%。2017-2022年杜特尔任期内,政府将投入146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预计2017年支出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1%。目前菲律宾是东盟增长最快的建筑市场。

泰国值得关注。2015-2022年交通基础设施战略规划,预计公共和私人总投资近800亿美元,其中,米轨铁路投资145亿美元;高铁投资250亿美元城市轨道交通投资160亿美元;公路投资50亿美元;港口投资12亿美元;机场投资5亿美元。2017年将投入988亿泰铢(约193亿元人民币),包括兴建多条高速公路和展开10个电动火车计划。

满足居民和工业需求,促进经济发展近年来,东盟各国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电力电站、民用住宅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东盟掀起了新一轮的基建高潮,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马六甲深水码头等一大批基建项目上马就是典型的例证。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预计2015至2025年间,东盟每年投放于基建的投资将会高达1100亿美元,总需求近万亿美元。

从行业领域来看

根据各国公布的未来5年发展规划汇总得出,未来5年,交通+能源基建投资东盟各国主要投资方向,其中,高速公路和铁路领域投资金额最大,其次是电力等领域。

高速公路和电力投资空间最大:未来五年东盟高速公路、电力、铁路、港口和航空投资额预计分别为1,378、1,376、1,004、298、28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32%、32%、23%、7%、6%,高速公路和电力投资占比最高,空间最大。

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幅员辽阔,对高速公路需求最大,两个国家高速公路投资分别占整个东南亚10国投资总金额的26%和22%;同时,菲律宾基础设施最为薄弱,未来高速公路投资也将积极追赶,高速公路投资额占10国投资总额的19%。

电力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尼和越南:印尼一国电力投资占东盟10国全部电力投资规模的32%;其次是越南,占比30%;电力投资是发展工业的基础,由此可见两国工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备注:以上行业数据来源于吴慧敏、孔令鑫《东南亚基建市场测算&中国建筑商分析:竞争力对比……》)

庞大的市场需求、经济的平稳增长、日趋稳定的政治格局,种种因素决定了未来东盟将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基建市场的亮点,也将成为全球承包商的必争之地,比如中日高铁之争。东盟作为中国传统的和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这样的变化必将给中国工程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