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东盟基本情况介绍

  • 2016.12.09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东盟成立于1967年,是一个由十个地区成员国组成的区域性组织。随着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特别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普遍认识到,只有建立本区域应对外部冲击的多种机制,才能保证区域的安全与稳定。因此,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的东盟共同体设想应运而生。

(一)东盟发展历程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简称东盟,其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联合发表《曼谷宣言》,东南亚国家联盟正式成立。之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先后加入东盟,使这一组织涵盖了整个东南亚地区。自此,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的合作组织。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

2004年11月,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

2007年1月,通过《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

2015年11月,东盟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共同体的2015吉隆坡宣言》,通过了愿景文件《东盟2025:携手前行》,为未来十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2015年12月31日,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正式成立标志着东盟一体化进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除成员国各自缔结的自由贸易协定外,东盟积极谋求与域外国家实施自由贸易及区域经济融合,包括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在与欧盟、巴基斯坦及香港展开自贸协定磋商。此外,东盟也是RCEP重要成员,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四国为TPP缔约国,泰国、印尼虽然没有缔约但一直寻求加入TPP

(二)东盟经济表现

2006年,东盟GDP突破1万亿美元,到2014年已经达到2.57万亿美元。2015年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东盟国家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仍然保持平均4.75%的增速。2016年,增速预计将略高于2015年.

1:2015东盟10国主要经济指标

 

GDP(亿$)

人均GDP

GDP增长

CPI

人口

总面积(km²

印尼

8619

3346

4.79

6.36

2.58亿

181万

泰国

3953

5816

2.82

-0.9

6796万

51万

马来西亚

2962

9766

4.95

2.1

3033万

33万

菲律宾

2920

2899

5.81

1.43

1亿

30万

新加坡

2927

5.29万

2.01

-0.54

554万

707

越南

1936

2111

6.68

0.63

9170

31万

缅甸

649

1203

6.99

10.8

5390万

65万

柬埔寨

181

1159

7.04

1.22

1558万

18万

老挝

123

1812

7

1.28

680万

23万

文莱

155

3.66万

-0.5

 

42万

5270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全球宏观经济数据”

GDP总量看,东盟国家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档次。印尼2015年GDP总量8619亿美元为第一档;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国为第档,均超过千亿美元缅甸、柬埔寨、文莱和老挝四国为第档,2015年GDP总量小于1000亿美元

GDP增速看,东盟经济总体增速较快,但也有明显差异。2015年,除文莱因石油价格暴跌GDP出现负增长外,其余速均超过2%。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位列前四位,增速超过6%。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GDP增长率也达到4%以上,新加坡2%。

从富裕程度看,东盟十国分四个档次。新加坡和文莱属于高收入国家,2015年人均GDP分别高达5.293.66美元。马来西亚和泰国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分别达到9766和5816美元。印尼、菲律宾、越南属于中低等收入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属于低收入国家,低于2000美元。

从未来人口红利看,东盟十国普遍具有可观的人口红利。印尼和菲律宾人口过亿,2015年分别达到2.58亿和1亿,越南人口也达到9170万。泰国、缅甸、马来西亚和柬埔寨人口均超过千万。老挝、新加坡和文莱人口低于1000万,相对较少

CPI通胀率来看,东盟十国两极分化趋势明显。缅甸、印尼通胀形势较为突出,2015年CPI分别达到10.8%和6.36%。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和柬埔寨CPI大致在1%-2%的区间。而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的年度CPI均为负增长。

(三)东盟经济展望

东盟拥有444万平方公里区域面积、6.25亿人口,是世界人口第三大地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世界第四大进出口贸易地区,也是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拥有世界9%的人口,却只占全球GDP的3%,这说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当前,东盟不断推进经济共同体建设,努力将东盟打造成有竞争力、发展平衡并与国际接轨的单一市场和生产基地。东盟计划到2020年GDP增加一倍,2025年将GDP从现在2.5万亿美元的基础上提高7%,至2030年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为实现这一目标,东盟各国也在致力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被视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世行预计2016年和2017年东盟经济增速略高于2015年。其中,缅甸将实现8%以上的增长,越南在2016年至2018年间均有望实现6%以上的年均增长,印尼今年经济增速也将达到5%以上。缅甸因国内外资本对其政治改革和能源投资环境改善的信心有所增强、菲律宾加大公共支出和基建投入、越南内需强劲进一步推动其制造业发展、印尼实施经济改革以鼓励民营经济投资,这些积极因素均是上述国家保持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然而,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投资政策的不确定性上升,马来西亚和泰国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4.5%和2.6%。此外,柬埔寨、老挝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较前几年将略有下降。2016年三季度,新加坡GDP同比下降了4.1%,表现出了明显的衰退迹象。

但总体来说,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反映出了东盟一体化进程在顺利推进。这也是一个开放的进程,域内各国走向融合的同时,并没有排斥外部世界,这种开放性将长期推动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在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旧的背景下,多数成员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国家间经济政策协调比较成功,这也将支撑东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四)东盟对世界的吸引力

东盟是全球经济最为开放的地区之一,2015年商品出口总额超过1.2万亿美元,占地区GDP总量的54%、全球出口总额的7%。中国是东盟最大的域外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占其贸易总额的14%。其他依次为:欧盟、日本和美国。2014年,东盟地区吸引外资1360亿美元,占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总额的11%,总量与中国不相上下。东盟最大投资来源是欧盟,约占21%。

欧盟国家历史上对东盟国家的殖民统治,决定了两个区域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与合作。

近年来,出于对东盟发展前景的看好,中国加大了布局东盟的力度。随着中老、中泰铁路等重大项目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亚设行和丝路基金成为支撑区域互联互通投融资的重要平台,中国与东盟国家积极推动的泛亚铁路建设项目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黄金走廊。

与此同时,东盟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美日韩的注意力,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下,美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也在不断加深。奥巴马总统执政以来,美国与东盟货物贸易提高了55%,美国公司已经成为东盟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

日本也加大了对东盟的投入力度,截至2014年的近3年中,日本是东盟10国第二大投资者,仅次于欧盟,其中,2014年日本企业向东盟国家投资相当于对中国投资的三倍,日企对东南亚的兴趣再度超越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还显著加大了对东南亚的经济援助,以争取更大的影响力。近年来,日本为越南提供的援助超过了给予任何国家的金额。2008至2013年,日本为越南提供援助近100亿美元。2016年11月缅甸国务资政兼外长昂山素季访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承诺向缅方提供总计8000亿日元的经济援助

此外,韩国也加大了对东盟的投入。以越南为例,截止2016年9月,越南新批和增资投资总额为164.3亿美元,其中,韩国对越投资55.8亿美元,占34%,名列首位。日本对越投资17亿美元,排名第三,占10.3%。

可以预见,作为全球最开放的区域市场和重要的生产基地,未来的东盟将成为世界各国竞相逐鹿的重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