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泰国市场概况

  • 2016.11.10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香港贸发局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主要经济指标

经历过2014年的军事政变后,泰国经济现已反弹。2014及2015年分别增长0.8%及2.8%。由于公共投资及私人消费增加,预测2016年GDP增长上升至3%。

泰国通胀率在2016年4月按年上升0.07%,这是自2014年12月以来16个月首次录得增长。泰国银行在2015年上半年两度减息后,2016年3月决定维持1.5%的政策利率不变。

2015年,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ard of Investment)推出「七年投资促进战略(2015-2021)」,外商投资高科技及创意产业、与发展数码经济有关的服务业等,予以优先考虑。

中国对泰国的累计投资额,由2010年的10.8亿美元增至2014年的30.8亿美元,增幅约3倍。同期,香港对泰国的累计投资额由74亿美元上升至112亿美元。

由于外围市场疲弱及商品价格下降,2015年泰国的出口总额缩减5.8%至2,144亿美元。同期,进口下挫11%。

2016年首3个月,香港对泰国的出口总额为15.9亿美元,按年下跌5.7%,而来自泰国的进口总额为24.42亿美元,按年下跌3.9%。

经济现况

在东盟十国中,泰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印尼。服务业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最大,达52%,其次是占38%的工业及占10%的农业。主要行业包括电子产品、汽车制造、运输、仓储、通讯、金融以及房地产。

2015年第四季,泰国经济按年增长2.8%,这归功于政府实施刺激措施,令公共开支增加4.8%。同期,经济亦受惠于投资增加,固定资本形成总值上升了9.4%。另一经济增长动力是私人消费,增幅为2.5%,较2015年第三季的1.8%为高,主要因为耐用品开支增加。预测2016年泰国GDP增幅将温和扩大至3%,主要由公共投资及私人消费增长带动。

泰国银行于2015年3月及4月两度减息0.25%,2016年3月决定保持基准利率于1.5%不变。泰国银行表示,现行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足以支持经济增长。2016年4月,泰国通胀率按年上升0.07%,这是自2014年12月以来16个月首次录得增幅。

2013年1月起,泰国实施每天300泰铢(约10美元)的最低工资规定,为减轻冲击,泰国政府逐步削减企业所得税,2012年由30%下调至23%,2013年再降至20%。为了刺激经济复苏,泰国政府宣布由2016年1月1日起,企业所得税率永久保持在20%。

2015年6月,泰国劳工部检讨每天300泰铢的最低工资规定后宣布,于2015年底前取消每日最低工资规定,沿用旧制,即根据生活成本及经济发展估算最低工资水平。2016年3月,泰国政府的工资委员会通过新的最低工资安排,涵盖五大行业中的20个技术职业,五大行业为电子、汽车零备件、汽车、宝石及物流。预期新的最低工资于2016年8月生效。

对外贸易

泰国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产品制造国之一,主要出口产品有电脑及零件、汽车及零件、机器及设备等,而主要进口产品有原油、电子及电动器具零件、化工、汽车及零件等。受到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2015年泰国的出口按年收缩5.8%,总额为2,144亿美元。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下跌、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贬值、自2015年起泰国产品出口到欧盟不能再享受普惠制优惠,以及泰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同期,泰国进口总额下跌11%至2,027亿美元,某程度上与原油、石油以及化学品进口价格下跌有关。

2016年首季,泰国三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中国、美国及日本。同期,香港是泰国第四大出口市场。

投资政策

泰国继续推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除涉及国家安全、农渔业,以及大众传媒的项目外,其他界别均允许外商投资。不过根据有关法例,外商在特定界别如电讯、银行或保险的持股量比重仍受限制。

在泰国,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是负责推广投资的主要政府机构。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委员会提供多项税务优惠,包括免除企业所得税13年;在免税期后可减税90%,为期10年;双重扣减交通费、电费和水费;减免25%的设施安装或建造成本;若进口原材料或基本物料用作制造出口货,可免除进口关税。这些优惠适用于7个领域,即农业和农产品;矿业、陶瓷和基本金属;轻工业;金属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电子产品业和电动设备;化学、纸和塑料;服务业和公用事业。泰国投资环境及相关规例详情,请参见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网站。

2015年,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制订「七年投资促进战略(2015-2021)」,藉着推动高增值产业、投资集群、发展南部府份、边境地区的经济特区以及泰国海外投资,提升国家竞争力。根据新的投资促进策略,泰国将向投资者提供税务优惠及非税务优惠(例如保证或保护措施)。外商投资于高科技和创意产业、有助发展数码经济的服务业、善用本土资源的行业等,予以优先考虑。

2008年,泰国修订民法和商法,简化投资程序,将公司注册所需时间由9天减至1天,并将股东的最低数目从7个减至3个。世界银行《2016年全球营商环境调查报告》中,泰国的营商便利程度全球排名第49,在东亚及亚太排名第五。

外商投资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指出,由于政治环境自2014年中开始转趋稳定,2015年获审批的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1%,总额为4,937亿泰铢(140亿美元)。日本是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其后是新加坡、印尼、中国及美国。外商直接投资大部分流入电脑、电子及光学产品制造业。

中国对泰国的累计直接投资额,由201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30.8亿美元。同期,来自香港的总投资额由74亿美元上升至112亿美元。

贸易政策

为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泰国已降低关税税率和征收进口关税的产品数目。2005年1月,该国政府大幅降低一系列产品的进口关税:原材料从7%降低至1%,半制成品从12%降至5%,制成品降至10%。2013年,农产品及非农产品的最惠国关税率平均分别为29.9%及8.3%。

泰国是东盟成员,而东盟与中国签署协议在2010年成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货物贸易协议》,取消一系列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关税,为建立自由贸易区迈进一大步。《货物贸易协议》自2005年7月生效,分阶段降减关税,涵盖的税目涉及超过95%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服务贸易协议》亦于2007年7月生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正式成立,现时中国与泰国之间的贸易中,超过90%产品免征关税。2015年,中国与泰国的双边贸易额达648亿美元,较2014年增加2%。以2015年计,中国是泰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7年11月,泰国与日本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生效。这项协定订明,日本对泰国的97%出口以及泰国对日本的92%出口在10年内免征关税。2014年,日本是泰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亦是第三大出口市场。此外,泰国与中国、澳洲、日本及新西兰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泰国亦已开始与美国、印度、欧盟以及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等经济体展开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泰国与秘鲁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由2013年1月起生效。2013年10月,泰国亦与智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泰国已经与60个国家/地区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A),包括澳洲、中国内地、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及香港。该国亦已经与香港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征税协定(CDTA)及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I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