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投资环境概览
马来西亚投资环境的竞争优势体现在5个方面: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可成为进入东盟市场和前往中东澳新的桥梁;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增长前景较好;原材料产品资源丰富,人力资源素质较高;工资成本较低,除私营领域外,大部分行业目前尚未出台最低工资限制;民族关系比较融洽,3大种族和谐相处,政治动荡风险较低。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马来西亚竞争力在全球14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4位,列东盟国家第二位、亚太区域第七位。
一、自然资源
马来西亚是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的出口国。马来西亚的主要农产品有棕榈油、橡胶、可可、木材和胡椒等,是世界第2大棕榈油及相关制品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3大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天然气、石油等,是最具价值的出口物资。马来西亚大陆架可划分为3个产油盆地区:西部的马来盆地、东部的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据统计,截至2012年1月,马来西亚已探明石油储量为5.456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35万亿立方米。
二、基础设施
马来西亚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政府向来重视对高速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网络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马来西亚现有的基础设施能较好地为各类投资者服务,同时政府未来的基础建设计划也为外国投资基础建设和开展工程承包提供了契机。
1.公路
马来西亚髙速公路网络比较发达,主要城市中心、港口和重要工业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沟通。高速公路分政府建设和民营开发两部分,但设计、建造、管理统一由国家大道局负责。马来西亚公路总长约为15.7万公里。目前,马来西亚高速公路网络由贯穿南北的大道为中心构成。
2.铁路
马来西亚铁路长度为2400公里,主要在西马来西亚,且全部实现电气化。铁路南可直通新加坡,北与泰国铁路接轨。马来半岛各主要城市间均有铁路相通。马来西亚铁路网贯穿半岛南北,负责运营的是马来西亚铁道公司(KTMB),该公司具备运送多种货物的能力。2013年,马来西亚铁路共运载旅客270.3万人次,货物662.2万吨。
3.空运
马来西亚全国共有机场126个,各中心城市及沙巴和沙捞越两州的主要城镇之间都有航空联系。马来西亚现有8个国际机场,即吉隆坡国际机场、槟城国际机场、兰卡威国际机场、亚庇国际机场、古晋国际机场、马六甲国际机场、柔佛士乃国际机场以及瓜拉登嘉楼苏丹马穆德国际机场,这些机场与其他国内航线机场构成了马来西亚空运的主干网络。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的空中枢纽之一,2012年空运旅客6970万人次,货物88.9万吨;2013年空运旅客8100万人次,货物89.5万吨。中国前往马来西亚有多条航线可供选择,航空公司包括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及香港国泰航空,每周定期往返于中国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昆明、香港、澳门与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兰卡威及亚庇之间。
4.水运
马来西亚95%的贸易通过海运完成,全国主要港口共有32个,主要国际港口包括巴生港、槟城港、柔佛港、丹域柏勒巴斯港、关丹港、甘马挽港以及民都鲁港等。其中吞吐量最大的有巴生港、槟城港和柔佛港。2013年,马来西亚水运5.06亿吨。巴生港濒临马六甲海峡,为马来西亚最大的港口,集装箱年处理能力约500万标准箱,是东南亚集装箱的重要转运中心,其西港有良好的深水码头,可以停靠世界最大吨位的货船。马六甲海峡集中了世界许多重要航线,以吨位计,在极大程度上超过巴拿马运河。
5.通信
(1)电话:截至2013年年底,马来西亚固定电话用户数为374.6万,固定电话普及率为32.4%。固定电话运营商是马来西亚电信公司(TM)。马来西亚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201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4296万,普及率为143.6%。主要移动电话运营商是Celecom、Maxis以及DiGi。
(2)互联网:截至2013年年底,马来西亚共有宽带互联网用户637万,宽带普及率为22.6%。其中237万用户利用ADSL、SDSL、光纤或卫星技术等有线网络上网,389万用户通过移动宽带等无线技术上网,19万人通过“一个马来西亚上网本计划”上网。
(3)邮政:根据马来西亚邮政总局的资料,截至2013年年底,马来西亚约有1059个邮政局,全部完成电脑化运营,包括355个小型邮政所和704个邮政局。此外,马来西亚还设有24小时自动服务终端(POS24),方便居民使用。
6.电力
马来西亚的电力由公共能源公司(占98%,包括国家能源公司和州立能源公司)和独立的私人发电厂(占2%)提供,2013年发电量约1318.5亿兆瓦时,其中,燃气机组占45.3%、燃煤机组占38.5%、水电机组占10.6%、柴油机组占5.4%、其他约0.2%。全年装机容量2605.5万千瓦,电力需求峰值1959.9万千瓦,备用余量占33%。
三、重点/特色产业
1.农业:马来西亚2013年的农业产值为559亿林吉特,同比增长2.1%,占GDP的7.1%;农业出口总值为642亿林吉特,占出口总值的8.9%。马来西亚农产品以经济作物为主,主要有油棕、橡胶、可可、稻米、胡椒、烟草、菠萝、茶叶等;2013年,马来西亚油棕种植面积为523万公顷,同比增加了3%;原棕油产量为1922万吨,同比增加2.3%,截至2013年年底,棕油储量为199万吨,同比减少24.4%。马来西亚棕油产量和出口量都仅次于印尼,为世界第2大生产国和出口国。2013年天然橡胶产量约为82.6万吨,进口量为100.5万吨,其中51.3%来自于泰国;出口约84.7万吨,其中46.3%出口到中国。
2.制造业: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主要产业部门包括电子、石油、机械、钢铁、化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2013年,制造业产值为1930亿林吉特,同比增长3.4%,占GDP的24.5%。
3.服务业:2013年,马来西亚服务业产值为4340亿林吉特,同比增长5.9%,占GDP的55.2%。服务业是马来西亚经济中最大的产业部门,吸收就业人数占马来西亚雇用员工总数的60.3%。其中,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重要部门之一。2013年,马来西亚吸引游客2572万人次,主要来自新加坡(1318万人次)、印尼(255万人次)、中国(179万人次)、文莱(124万人次)、泰国(116万人次)、印度(65万人次)、菲律宾(56万人次)、澳大利亚(53万人次)、日本(51万人次)和英国(41万人次)。
4.采矿业:2013年,马来西亚采矿业产值638亿林吉特,占GDP的8.1%;采矿业出口总值965亿林吉特,占出口总值的13.4%。马来西亚采矿业以开采石油、天然气为主。2013年,马来西亚日产原油58万桶,出口额达316.4亿林吉特;全年天然气开采量2.7万亿标准立方英尺,出口2525.2万吨,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管理及开采都掌握在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手中,该公司也是2014年唯一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马来西亚企业,排名第69位,全年营业收入1007.44亿美元,实现利润171.8亿美元。
5.建筑业:2013年,马来西亚建筑业产值294亿林吉特,占GDP的3.7%。
四、国内市场
(一)销售总额
2013年,马来西亚消费总额达5144亿林吉特(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私人消费总额为4087亿林吉特,公共消费总额为1053亿林吉特。
(二)生活支出
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2009/2010年度,马来西亚每个家庭每月平均总开销约为2190林吉特,其中,食物和软饮料的月平均花费约为444林吉特,烟酒平均48林吉特,服装、鞋类约75林吉特,水电、燃气等495林吉特,家具及房屋维修平均每月89林吉特,医疗费每月平均29林吉特,交通费327林吉特,通讯费124林吉特,文化休闲101林吉特,教育费用31林吉特,在外用餐住宿费用239林吉特,其他花费190林吉特。
(三)物价水平
马来西亚央行数据显示,马来西亚2013年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长2.1%,符合市场预期。主要带动CPI上涨的领域包括:食品与非酒精饮料类增长3.6%,交通类增长2%,房屋、水电、天然气和其他燃料类增长1.7%。马来西亚城市、郊区和乡村的基本生活品价格水平有一定差别,而且零售店、商场和超级市场的价格也不一致,消费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购买。详细信息可参照马来西亚国内贸易及消费者事务部官方网站的“Price Watch”查阅对比。
表1:吉隆坡市趄级市场部分基本生活用品的参考价格(2014年4月16日)
商品名称 | 单位 | 价格(林吉特) | 商品名称 | 单位 | 价格(林吉特) |
鸡肉 | 公斤 | 11.49 | 牛肉 | 公斤 | 19.90 |
香蕉 | 个 | 5.50 | 木瓜 | 公斤 | 2.00 |
西瓜 | 公斤 | 3.00 | 鲳鱼 | 公斤 | 12.99 |
圆白菜 | 公斤 | 5.50 | 姜 | 公斤 | 8.50 |
土豆 | 公斤 | 6.90 | 洋葱 | 公斤 | 6.90 |
本地大米 | 10公斤 | 26.00 | 进口大米 | 10公斤 | 103.6 |
鸡蛋 | 10只 | 5.20 | 橙汁 | 1升 | 5.20 |
食用油 | 5公斤 | 16.00 | 辣椒酱 | 240克 | 8.90 |
牛奶 | 1升 | 6.70 | 面粉 | 公斤 | 4.99 |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五、金融环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金融体系遭到重创,1998年9月2日,马来西亚政府实施固定汇率制,对外汇流出实施严格管制。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2005年7月21日,政府实施管理下的浮动汇率制,外汇管制措施大幅度放宽,为外国投资营造良好环境。
(一)当地货币
马来西亚货币为林吉特(也称令吉,Ringgit Malaysia)。可到银行及货币兑换所兑换林吉特,马来西亚所有银行都能兑现旅行支票。目前,林吉特不允许海外自由兑换。
人民币与林吉特不可直接兑换。人民币与林吉特进行结算需以美元搭桥。2010年8月19日起,中国外汇管理局开始公布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采取间接标价法。2014年4月15日,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人民币:林吉特汇率为100:52.343。自2005年7月以来,林吉特对美元稳定上升,2008年3月一度升至3.1:1,后略有波动和调整。2006年12月29日1美元约合3.52林吉特,2007年12月31日1美元约合3.31林吉特,2008年10月20日1美元约合3.51林吉特,2009年3月6日1美元约合3.74林吉特。近年来林吉特对美元再次出现波动,2014年4月15日,1美元约合3.2545林吉特。
(二)外汇管理
马来西亚外汇管制条例规定,在马来西亚注册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当地商业银行开设外汇账户,用于国际商业往来支付。外汇进出马来西亚需要核准。外汇汇出马来西亚不需缴纳特别税金。
马来西亚原则上规定外国公民在入境或离境时携带超过1万美元或等值的其他货币,需向海关申报。
在马来西亚工作的外国人,其合法的税后收入可全部转往国外。
(三)银行机构
马来西亚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www.bnm.gov.my),主要负责维持国家货币稳定,管制和监督银行、金融及保险机构,发行国家货币林吉特。
马来西亚当地主要商业银行有:马来银行、土著联昌银行、大众银行、丰隆银行、兴业银行等。
马来西亚当地外资银行主要有: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标准渣打银行、美国银行、德意志银行、华侨银行以及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马来西亚设立的分行等。
与中国国内银行合作较多的当地主要银行有:马来银行、丰隆银行、土著联昌银行等。
(四)融资条件
在融资条件方面,当地商业银行根据企业业绩、信用、发展潜力及具体融资项目对内外资企业的融资要求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给予融资或贷款支持。
马来西亚国家央行的资料显示,2013年底,马来西亚隔夜利率维持在2.99%,基本贷款利率为6.53%,1年定期存款利息为3.15%。
(五)信用卡使用
马来西亚当地信用卡使用较为普遍。中国银联公司所属VISA和万事达卡可在当地使用。
六、外贸关系
(一)贸易关系
1.贸易总量: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马来西亚对外贸易总额为443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342.5亿美元,进口额为2089.6亿美元。贸易顺差252.9亿美元,增长13.5%。
2.主要贸易伙伴:2014年,马来西亚主要贸易伙伴为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和泰国。除对中国、日本和泰国出口有所下降,马来西亚对新加坡、美国和香港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4.3%、6.8%和14.4%。同期马来西亚对新加坡、中国、日本、美国、泰国和中国香港的出口额分别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14.2%、12%、10.8%、8.4%、5.3%和4.8%,合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55.6%。2014年,马来西亚自中国、新加坡、日本、美国、泰国和中国台湾的进口额分别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16.9%、12.6%、8%、7.7%、5.8%和5%,合计为56%;其中马来西亚自日本、美国和泰国的进口出现微小下降,而自中国、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进口保持上升态势,增幅依次为4.7%、2.8%和5.3%。
3.贸易结构:2014年,马来西亚出口结构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动植物油和塑料及制品,合计出口总额达1640.7亿美元,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70.1%。机电产品、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塑料及制品、运输设备是马来西亚进口的5大商品,进口额分别为534.3亿美元、351.9亿美元、224.5亿美元、72.6亿美元和65.0亿美元,合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59.7%。除机械设备和运输设备进口下降,机电产品、矿物燃料、塑料及制品的进口仍保持增长态势,增幅依次为4.4%、5.5%和14%。
(二)辐射市场
1.全球贸易协定:马来西亚于1957年加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创始成员国。
2.区域贸易协定:马来西亚是1967年8月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国,2002年起东盟国家开始启动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区域内部实现贸易零关税。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绝大部分商品降到零关税。
截至2013年,马来西亚已与日本、巴基斯坦、新西兰、印度、智利及澳大利亚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与土耳其和欧盟的双边自贸协定还在进行磋商。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的成员,已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澳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了区域自贸协定。
3.地理辐射: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位置,其主要辐射的市场范围是东盟其他国家、中东穆斯林国家,以及主要的贸易伙伴美国、日本、中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同时,马来西亚棕油、橡胶等资源丰富,电子电器行业比较发达,对上述资源和产品需求较大的市场也在其辐射范围之内。
(三)吸收外资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外商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目前外商投资已成为推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3年,外商在马来西亚制造业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电子电器、基本金属、化学原料及制品、石化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2013年,经马来西亚国际贸易与工业部(MITI)批准的制造业直接投资总额为521亿林吉特(约合159亿美元),其中,外资为305亿林吉特(约合93亿美元),内资达216亿林吉特(约合66亿美元)。
2013年,马来西亚制造业前10大外资来源地是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荷兰、德国、英国、中国香港及比利时。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3年,马来西亚吸收外资流量为123.1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马来西亚吸收外资存量为1447.1亿美元。
目前,在马来西亚投资的世界著名跨国企业较多,例如戴尔、英特尔、索尼、松下、三星等。
(四)中马经贸
1.贸易:马来西亚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为635.3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其中,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282亿美元,同比下降8.2%,占马来西亚出口总额的12%;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353.3亿美元,增长4.7%,占马来西亚进口总额的16.9%。马方贸易逆差71.3亿美元,增长1.4倍。截至2014年9月底,中国仅次于新加坡为马来西亚第2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1大进口来源地。中马双方已确定双边贸易额2017年达到1600亿美元的目标。
2014年,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最多的商品为机电产品、矿物燃料、机械设备、动植物油和橡胶及制品,出口额依次为111.4亿美元、32亿美元、26.8亿美元、24.5亿美元和17.8亿美元,合占马来西亚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5.4%。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品类繁多,主要有机电产品、机械设备、钢材、光学仪器和铝制品等。2014年,马来西亚进口的上述5类商品合计229.6美元,占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总额的65%。在马来西亚的10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出口的机电产品、金属制品、运输设备、纺织品和家具处于较明显的优势地位。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①机电产品;②贱金属及制品;③化工产品;④塑料橡胶;⑤光学、钟表、医疗设备;⑤运输设备;⑦纺织品及原料;⑧矿产品;⑨植物产品;⑩家具、玩具、杂项制品。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国从马来西亚进口商品主要类别包括:①机电产品;②矿产品;③塑料橡胶;④动植物油脂;⑤贱金属及制品;⑥化工产品;⑦钟表、医疗设备;⑧食品、饮料、烟草;⑨木及制品;⑩纺织品及原料。
2.双向投资:马来西亚对华投资始于1984年,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年实际投入资金4.6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马来西亚对华投资2.81亿美元,截至2013年年底,马来西亚对华投资总额66.08亿美元。2013年当年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流量6.16亿美元。截至2013年末,中国对马来西亚直接投资存量16.68亿美元。
3.承包劳务: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新签承包工程合同80份,新签合同额24.6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30亿美元;当年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807人,年末在马来西亚劳务人员10485人。新签大型工程承包项目包括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砂捞越民都鲁萨马拉著OM铁项目、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马来西亚P1项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承建马来西亚电信项目等。
4.重要合作项目:中国在马来西亚投资合作的重点项目有广垦集团橡胶种植项目、华为公司通讯项目以及首钢集团综合钢厂项目等。新签大型项目包括长江三峡技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沐若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马中关丹产业园项目和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设立东盟制造中心等。在中国投资开办的比较著名的项目有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投资的百盛(Parkson)商场,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在中国投资开办的香格里拉酒店等。
【改编自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来西亚联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共同主编.《2014版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马来西亚》.第13~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