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俄罗斯建筑市场风险识别

  • 2016.04.26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施工企业管理杂志社
  • 作者:周月萍 孙雨辰 江杰慧
  • 阅读:
  • 打印

随着2015年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恶化,纷纷宣布对俄制裁,而同时俄罗斯和中国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建筑市场将成为中国建筑企业难得的机遇。

俄罗斯建筑市场简介

俄罗斯建筑市场发展趋势。得益于近年来俄罗斯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俄罗斯建筑行业增长迅速。根据俄罗斯统计局和工业与能源部的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俄罗斯人均住房面积为20.8平方米,而我国同期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32.9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7.1平方米,俄罗斯人均住房面积远低于我国同期水平。俄罗斯政府表示,未来将要拿出17亿平方米土地建造住房,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俄罗斯公路交通设施较为落后,铁路、航空和水运基础设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大多在前苏联期间建造完成。截止到2012年底,俄罗斯全国公路总里程为144.4万公里,同期我国公路总里程为423.7万公里,俄罗斯公路总里程仅为我国同期的1/3。俄罗斯半数以上的公路不符合养护标准,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俄罗斯公路状况位列被调查144个国家的第136名。俄罗斯政府为了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正大力投资基础设施项目。2011年11月,俄罗斯总理普京宣布,俄罗斯政府将在未来10年内向交通领域投入巨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全面提升俄罗斯全境的基础设施状况。

俄罗斯建筑市场劳动力需求。就劳动力市场而言,俄罗斯本国建筑行业的企业和人员无法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建筑业、制造业等都是俄罗斯劳动力最为紧缺的行业。2014年,我国建筑行业从业人员近4500万人,相比较,俄罗斯建筑行业从业人员仅330万,劳动力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俄罗斯缺乏劳动力与出生率较低和死亡率居高不下有关,俄罗斯人口已经连续负增长二十年。此外,俄罗斯人口老龄化情况严重,2010年超过劳动适龄阶段的人口占俄罗斯人口总数22%。劳动力缺乏还表现在男女性别比例失调,女多男寡,并呈不断加剧趋势。

俄罗斯建筑市场竞争情况。得益于俄罗斯建筑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近年来不少欧洲大型建筑企业陆续进入俄罗斯建筑市场。据俄罗斯媒体统计的数据,俄罗斯建筑市场上的外国建筑企业达七百多家,主要来自于德国、法国、瑞典、土耳其以及部分东欧国家。其中不乏知名欧洲大型建筑企业。

市场份额方面,2014年俄罗斯本土建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57%,欧洲建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29%,中国建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到5%。虽然俄罗斯本土建筑企业市场占有率最高,但由于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其技术能力不高,生产设备陈旧,缺少资金和劳动力,竞争力并不强。

欧洲大型建筑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取得了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近年来对俄罗斯建筑市场的不断深入,欧洲大型建筑企业已取得较大市场份额,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增加了中国建筑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难度。

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市场份额较小,且尚未形成“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情况,即中国建筑企业之间在国际市场内部恶性竞争。中国建筑企业大多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与俄罗斯本土建筑企业和欧洲大型建筑企业。而随着2015年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的政治关系恶化,纷纷宣布对俄制裁,而同时俄罗斯和中国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建筑市场将成为中国建筑企业难得的机遇。

俄罗斯建筑市场生产经营成本。根据俄罗斯统计署的统计数据(见表1),2014年3月俄罗斯建筑材料的价格和中国市场价格较为接近,水电燃气价格比中国便宜。(实际价格按地区和时间及材料标号会有差异,历史数据仅供参考)

表1 俄罗斯建筑材料价格

(单位:人民币)

水泥:吨

混凝土:立方米

电:度

水:吨

天然气:立方米

中国价格

300

365

0.5

4

2.8

俄罗斯价格

400

429

0.26

2.11

0.45

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概况

活跃在俄罗斯建筑市场的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进行建筑承包的中国建筑企业主要有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火电工程公司等。2012年,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合同总额为22.3亿美元,合同额最大的企业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其次为中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第三为黑龙江省火电工程公司。

在俄罗斯,外国建筑企业可以参加公开招标,但俄罗斯政府出台了一些对本国建筑企业有保护的倾向规定。近年来不少中国建筑企业进入俄罗斯市场,但是只有少数中国建筑企业可以承接高技术难度的工程项目,大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以承接分包工程和一般工程项目为主。

在俄中国建筑企业发展介绍。以中国建筑总公司为例,2005年中国建筑总公司中标俄罗斯联邦大厦项目,合同额5800万美元。随后,中国建筑总公司于2006年2月在俄罗斯成立分公司——中国建筑(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十二冶分公司(以下简称“二十二冶”)为例,二十二冶通过三种不同渠道开拓俄罗斯市场:从母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分包工程业务;积极与其他工程公司合作,获得分包业务,例如,二十二冶和中国石油建设集团合作,承接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工程的分包工程业务,并提供工程装备;通过直接参与招投标获得业务,如参与国际广场项目投标获得工程承包业务。

以上海上实集团为例,上海上实集团参与投资开发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项目主要为写字楼、宾馆、购物中心和商品房建设,计划投资总额13亿美元。为分散风险,上海上实集团和外方达成合作,与芬兰SRV集团达成合资开发协议。

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为例,该集团投资位于莫斯科红城区的国际贸易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为3.5亿美元,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现有16栋独立建筑,建筑面积约为13.2万平方米,该项目于2011年9月已经开始营业。

中国建筑企业在俄风险识别

语言和文化差异。我在俄中国建筑企业中,除了来自我国东北地区的能较好适应俄语交流外,其他都面临较大语言障碍。此外,俄罗斯本地公共假日较多,俄罗斯人的工作习惯与西方人相似,排斥加班,这和我国建筑行业的工人吃苦耐劳的作风大不相同。如果在俄中国建筑企业选择在假期赶工,首先要协调项目上的俄罗斯员工,其次还会遇到混凝土搅拌站不供应混凝土,已付款材料不递送,第三方监理工程师不上班等情况。

自然环境恶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恶劣,多处于高寒地带,地广人稀,森林和沼泽地貌较多,地质环境复杂,存在冻土等施工难度大的地质情形。在冬季,俄罗斯某些地区气温甚至会达零下60摄氏度,这对现场的施工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机械设备,都难以适应这样的低温。超过80度的全年温差也对建筑物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相比较于在中国国内,俄罗斯这些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恶劣的气候环境,俄罗斯每年仅有8个月的时间适合施工,在寒冷的冬季建筑企业不得不暂停施工,这对施工进度安排和项目工期带来较大的压力。

行业政策风险。俄罗斯对本国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实施强制认证,产品必须通过俄罗斯认证书(GOST)才可使用。而在具体的产品认证过程中,俄罗斯强制认证标准较为繁杂,70%的标准要求都和国际标准要求不同,一部分标准要求甚至高于国际标准要求。而且俄罗斯不认可相关国际认证,进入俄罗斯的企业必须进行当地认证绝大多数企业对于“俄标”还是很陌生的。

俄罗斯建筑市场并没有像中国或者欧美发达国家那样规范,行业管理的规范和标准变动的风险较大。除了建筑行业标准,俄罗斯于2011年刚加入WTO,时间较短,原有的市场体系和贸易规定都将有新的变化。宏观政策规定的反复变动并不利于中国建筑企业,需要中国企业不断地适应。

外来劳工制度。俄罗斯对外来劳工采用配额管理办法,根据俄罗斯劳务移民法规,用工企业需要提前一年申请当年的外来劳工人数。若许可证配额发放完毕,且无补充额度的情况下,用工企业无法引进外来劳工。

此外《俄罗斯联邦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规定,外国公民在俄罗斯工作必须取得俄罗斯的工作准证和在俄居留权。2013年,俄罗斯政府再次对《外国公民法律地位法》和《俄罗斯出入境管理法》进行修订,要求外国劳务人员办理俄罗斯一年以上的劳务签证,必须具备俄语综合考核证书。此外,俄罗斯政府禁止外来劳务违规跨工种、跨行业进行务工。

俄罗斯对外来劳工实行技术工种认证制度,需要认证的技术工种范围涉及工程中大量需要的塔吊司机、电焊工、电梯司机等重要技术工种。如果技术工人不能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则无法取得俄罗斯当地的资格证书,不能从事相关工作。俄罗斯官方并不认可这些技术工种在中国已经取得相关资格证书。而理论考试的语言是俄语,如果技术工人不通晓俄语,则无法通过理论考试。如果聘用俄罗斯当地的技术工人,工资支出会高很多,而且在管理上也有较大难度。

本土建筑材料短缺。俄罗斯本国的轻工业不发达,建材企业资金短缺、规模较小、劳动力不足,生产能力难以适应本国建筑行业高速发展的需求。俄罗斯市场常见的建筑装修材料中,吊顶及屋面材料进口率达91%,瓦片进口率达90%,保温材料进口率达70%,水暖材料进口率达67%,胶合板进口率达60%,门窗材料进口率达55%,油漆涂料进口率达48%。而且大多建筑材料从英国、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质量好但是价格高,给中国建筑企业带来成本负担。(作者单位: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