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布)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探讨
1999年下半年起,刚果(布)政府重点恢复和发展能源、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领域,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整顿经济秩序并治理腐败,增加石油产销透明度。伴随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升,刚果(布)财政收入明显改善,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性增长的总体态势。
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
刚果(布)交通运输体系将迈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网络结构、强化协调衔接、提升一体化服务的发展新阶段,铁路运输的骨干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
一、铁路
大洋铁路是刚果(布)国内唯一的铁路线路,西端起于非洲西海岸第三大港口黑角港,东段连接内陆主要城镇以及首都布拉柴维尔,沿线覆盖重要资源产区和主要城镇区域,是连接大西洋与刚果(布)乃至非州中部内陆地区的重要运输通道。刚果(布)的综合运输体系由公路、铁路、水运、民航构成,无论从单线运量、覆盖区域生产总值还是区位等角度来看,大洋铁路都是该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
二、公路
刚果(布)公路总里程为20000公里左右,沥青路面只有1200公里,由于长期缺少养护,公路设施老化十分严重,全国只有38%的沥青路以及21%的砂石路的道路状况较好,其余公路设施已基本不具备通行条件。刚果(布)34%的农村人口在两公里半径范围内拥有公路资源,高于其他资源型国家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沥青路和砂石路路段的年平均日交通流量分别仅为850辆和50辆,明显低于其他资源型国家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水运与航空
刚果(布)内河航线里程约为5000公里,流经境内的刚果河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通航条件较为理想。黑角港是非洲西海岸三大海港之一,年吞吐量超过千万吨,拥有集装箱和木材装卸能力。黑角港和布拉柴维尔拥有国际空港,年客货运输量呈上升趋势。
四、交通调查
从人均路网资源占有情况来看,刚果(布)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为0.11米,与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的人均铁路营业里程相近,但明显落后于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人均公路里程为4.45米,高于安哥拉、阿尔及利亚、莫桑比克等国家的人均公路里程;人均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11米,不仅高于安哥拉等非洲国家,甚至高于欧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从路网密度来看,铁路密度、公路密度、内河航道密度分别为0.01公里/百平方公里、0.58公里/百平方公里、1.45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远低于主要非洲国家水平,表明铁路和公路并没有覆盖大部分国土面积,辐射服务范围十分有限。
存在的问题
一、GDP总规模小
截至2014年,刚果(布)GDP总额达到147.05亿美元,农业、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占GDP比重分别为3.3%、73.8%和22.9%,已经形成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但刚果(布)社会经济发展依赖于石油贸易带动,石油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6%,多年来经济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服务业比重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下降。
刚果(布)财政收入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连续5年盈余,但国家GDP总规模仍然较小,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根据刚果(布)目前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用于公共投资领域的金额十分有限,难以支撑起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基建项目往往需要国际承包商采取“带资承包”或“协助融资”模式满足对于资金的需求。
二、交通环境亟待改善
刚果(布)大洋铁路存在线路搁置、站场闲置、运输线路受阻以及运营状况不佳等问题,并缺乏对于运输物流活动的现代管理和技术,差强人意的交通环境已经成为其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公路网络对于资源禀赋较好的北部地区覆盖严重不足,大量初级产品无法实现外运,造成产品积压和损耗。
三、营商环境较为恶劣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度《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刚果(布)在参与排名的189个国家里名列第178位,其中手续和合同执行分别排在第170位和第151位,在非洲国家当中也处在落后位置。执行合同条款、成本和程序情况不佳,其中争端解决时间为560天,较经合组织(OECD)多出21天;程序经历44个,较经合组织(OECD)多出13个。同时,刚果(布)政府效率较低,政策执行度不高以及各部门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这也会给合同条款执行以及融资手续的完成带来障碍。
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一、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中短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运输需求持续旺盛。
国际咨询机构认为刚果(布)在大宗商品和原有价格低迷的环境下将保持较为有力的经济发展势头。根据非洲发展银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和联合国发展署《2014年非洲经济预测报告》,基于中短期内石油产量反弹和矿业实现投产等利好,刚果(布)经济将于2014-2019年间实现年均6%的高速增长,且预期较为乐观。世界银行也认为,刚果(布)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其中刚果(布)GDP增长率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4.3%、5.0%和7.0%,撒哈拉以南非洲GDP增长率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达到4.3%、4.6%和5.0%,刚果(布)的增速甚至略高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增速。
2.以多元化发展为着力点,推进全国经济结构性调整。
为摆脱对石油工业的依赖,在综合考虑州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资产状况等因素后,政府决定建设黑角、布拉柴维尔、奥约-奥隆博、韦索4个经济特区,旨在以产业集聚效应为切入点,推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在经济特区的规划分工当中,除了传统的林业、矿产、农业之外,刚果(布)政府非常重视发展交通运输与物流,并引入了金融、酒店服务、生态旅游等高端服务业。这些多元化经济的元素将为刚果(布)注入新的活力,而伴随着旅游业、服务业等子行业的开发,经济特区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
3.刚果(布)正处在由工业化前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的转型期。
经济发展可划分为前工业化、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而交通运输发展也要经历由单一运输方式自我发展向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刚果(布)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前期,工业制造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近70%,但重工业基础仍然薄弱。运输市场处于初步运输化阶段,总货运量处于上升趋势,但距离实现综合运输效率和集约高效运输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刚国(布)将迈向工业化阶段的后期,重工业得到发展,石油、农业、矿产、林业等不再仅仅用于出口,而是在各产业内部发展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最终实现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
二、对交通运输基建提出新要求
即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水平。经过多年发展,刚果(布)各种运输方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公路里程达到20000公里,拥有非洲西海岸第三大港口,同时开辟了国际运输航线。除大洋铁路现代化改造工程外,刚果(布)政府拟完善全国铁路运输网络,待建铁路线路达到5条,平均每条线路的资金需求在30亿-40亿美元。同时,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融合发展中都蕴含着巨大的基建需求,由此可见,刚果(布)工程承包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启示
区域经济与交通运输之间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交通运输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时,会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时,就会对经济发展起拖滞作用;当经济飞速发展而产生量大质高的运输需求时,经济发展就会反作用于交通运输,迫使交通运输急剧变革和发展,带动交通运输全面融入经济发展之中。目前,刚果(布)受到运输能力的制约,出现产品库存积压等状况,体现了“交通运输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特征,改善运输条件不仅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起到“解渴”作用,也将诱增新的客货运量,使得原本受到抑制的运输需求得到释放,进一步带动沿线的经济发展。
从近期来看,刚果(布)仍将保持较为有力的经济活力。虽然目前市场发育仍不完善、信用评级水平并不理想,但鉴于较大的市场开发机会和增长潜力,刚果(布)仍然保持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对于国际工程承包商而言,在进入刚果(布)市场时,以下几点需予以关注。
一、规避市场风险,保障项目收益
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源开发企业没有顺利投入运营,导致运量无法达到预期,给具有收费机制的交通项目带来收入风险。货物运输依赖于资源开发企业或生产制造企业的产能,是经济活动的衍生需求,如果不能顺利投产或产能出现停滞,势必会造成外运需求的下降,从而出现有关交通项目收入的风险。对于经营性项目,为减少此类风险,应在前期规划中考虑此类风险。运量方面,要积极推动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的供应协议;运价方面,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运营期采用适宜的运价调整机制。
二、拓宽融资渠道,协助业主融资
包括刚果(布)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受到技术力量薄弱的限制,更加青睐于承包商带资承包,以解决融资问题,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提供必要的政策配套措施和制度保障。承包商要通过良好的融资方案设计,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结合不同金融产品的优势,降低融资成本和负债,做好风险管控,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通过运输装备标准化,提升物流效率
在海运业不断向内陆渗透、一体化和网络化运输不断发展的趋势下,联运设施设备的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提升中转联运效率,避免因标准不匹配导致的生产效率浪费,我国出口运输装备要与东道国标准有效对接,强化设备的无缝衔接,进一步推进大宗物资公、铁、水多种组合方式的联合运输,降低物流成本,为项目东道国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