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出去研究   /   国际工程

走进新加坡工程建设领域

  • 2017.03.14
  • 国际工程
  • 来源:建筑智慧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狮城”新加坡向来以法规制度严格闻名世界,在这个花园之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美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等众多国际知名建设企业,建筑行业的竞争异常激烈。

透明公开的投标流程

新加坡建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政府投资的,作为业主,他们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即将招标的项目,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承包商进行资格预审。以新加坡地铁市区线三期工程为例,参与资格预审的承包商必须在建设局注册过,在cw02土木工程类别具有a1资质。他们从预审环节把控,在预审期间,参加投标的单位要提交公司组织架构和财务状况、公司iso质量认证证书、授权文件、本地和海外业绩、公司的安全、健康和环保政策制度、工程质量手册、项目管理计划和分包信息等材料。通过预审的承包商才能从业主处购买招标文件和图纸,进入正式投标阶段。

一个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企业,需要和设计公司合作,依据业主的基本图纸进行临时工作和永久结构的设计,再依照这些设计计算工作量。在投标周期中,如果对于招标文件和图纸有疑问,可以向业主提出,业主会汇总所有参与投标企业的问题,统一给出答复和澄清,这样,即使你没有向业主提问,也能知道其他投标者提出的问题。参与投标的建筑商们递交投标文件后,业主会记录哪些公司递交了投标资料,并告知所有通过了预审的投标者,这样每个投标者都能知道有多少人参与了竞标。开标后,业主会通知所有投标者标书中商务标的开标时间,商务标包含了投标价格、费用明细、项目现金流转等内容,各投标单位可派代表至业主单位,所有商务标书会当各代表的面从封存的柜中取出,并检查各自的标书是否有拆封的痕迹,确认完好无损后,打开所有的标书,记录所有的投标价格并通过传真公布给各个投标者,体现了招投标程序的依法、规范、有序。

“安全至上”的建设要求

新加坡的建设市场对项目安全有着很高的要求。2013年,工作场所死亡率指数为每100万工人中0.9人。这一成绩与新加坡政府完善的法律法规,严厉的处罚制度还有与时俱进的态度息息相关。

为了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施工现场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并且将工种进行具体细化,要求各个工种定期进行政府组织的岗位培训。

以一个普通的中国钢筋工到新加坡工作为例:他需要参加新加坡建设局在中国举办的专业考试合格后,方可申请去新加坡的工作准证;到达新加坡的第二天需要参加新加坡人力部规定的基本安全和高空作业培训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该培训有效期为两年;进入施工现场后,他还需要通过施工现场总承包商的安全培训及面试后方可开始在施工现场开正式工作。在新加坡的施工现场,所有工种都需要经过类似的专业考试和层层把关,才能正式上岗。

对于事故的处理,新加坡分管职业安全的新加坡人力部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所有死亡事故、重大事故以及工伤超过3天的事故意外,需要立即或在10天内上报人力部,并且附上相应的事故意外调查报告。人力部会在第二天就进驻现场,并对事故区域和类似施工作业进行停工处理,对项目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审查后,如果发现事故责任人,就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未发现因某人或某程序上的疏忽或失误而导致该事故,项目部也必须提交相应的改进方案及安全控制措施,人力部才会同意复工,并且将该事故上报以进行保险赔付程序。对于事故瞒报、不报的责任方,人力部将追究其责任:第一次罚款不超过5000新币;第二次罚款不超过10000新币,坐牢不超过6个月,或两者兼施。

为了更好的监督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新加坡人力部还参与发布了名为“mom”的手机app,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安装,随时向人力部举报任何的不安全行为或其他任何不安全的事件,而人力部有专员负责收集、整理这些信息,并采取相关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