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国劳务专栏   /   出国劳务注意事项   /   自我保护

出国劳务谨防“黑中介”

  • 2012.12.20
  • 自我保护
  • 来源:南通市商务局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案例一:201135月,刘某、陈某等人在启东地区非法组织招收赴俄罗斯建筑劳务29名,每人收费13000元。29名劳务人员于5月、6月间持旅游签证前往俄罗斯从事建筑劳务。该项目未经商务部门备案审查。823日,劳务人员因无合法务工手续,被俄罗斯警方扣押。后经多方协调,29名劳务人员被释放回国。

此案系刘某、陈某等人违法招收外派所致。根据举报线索,启东警方立案侦办,以涉嫌非法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刘某、陈某等人实施网上追逃。

案例二:犯罪嫌疑人张某,海安人。20112月,张某以高额收入虚构赴澳大利亚劳务,骗取十多名劳务人员共计40多万元出国费用。后经劳务人员举报,海安警方立案侦查,以合同诈骗罪将张某依法逮捕。

犯罪嫌疑人周某,海安人,20113月,假借某对外劳务合作经营权企业海安分公司名义,招收十多名赴以色列劳务人员,收取每人3万元左右的出国费用,共计40多万元。骗局败露后,20118月,周某欲出逃埃塞俄比亚,被海安警方及时抓获。

案例三:20113月,海门籍陆某、倪某两人,以外地某公司办事处名义招收赴蒙古国建筑工人100多名,收取每人中介费6000元。该项目未经商务部门备案审查。劳务人员到达乌兰巴托后发现,根本没有工程可做,才知道上当受骗。因没有收入,买不起回程车票,家属到海门政府求助。后经多方协调,所有劳务人员陆续回国。

此案系陆某、倪某两人非法招收外派所致。201157日,海门公安对涉案的陆某进行扣留,对潜逃的倪某进行通缉,并对两人非法所得进行追查,为劳务人员挽回部分经济损失。

案例四:2010年、2011年,如皋明华劳务公司(未核定中介)以赴加拿大劳务为名,招收30名劳务人员,每人缴费3万多,共100多万。劳务人员报名后,一直未能出国,要求退钱,公司以各种借口推脱,后来,公司关门停业,负责人手机关机。最后,劳务人员集体上诉如皋法院,法院判决明华公司退款,但公司账上已经没钱,强制执行很困难。后经商务、公安等部门协调,明华公司负责人退了一部分。

南通市商务局提醒广大劳务人员:

出国务工务必到全市7家外派劳务服务中心报名,通过具有外派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办理出国手续,谨防上当。

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