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别市场动态   /   卡塔尔

“拉黑”,卡塔尔耗不起

  • 2017.06.13
  • 卡塔尔
  • 来源:国际商报
  • 作者:杨舒
  • 阅读:
  • 打印

6月5日,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突然宣布与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同一天,阿联酋、埃及也随后跟上,向卡塔尔“拍砖”。截至发稿,除上述四国外,还有也门、利比亚、马尔代夫和毛里求斯四个国家公开宣布将卡塔尔踢出“朋友圈”。关于卡塔尔“被拉黑”的原因,目前多方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然而政治可以长时间扯皮,经济却是耗不起的。

受断交事件影响的,首当其冲就是卡塔尔民众的肚子。卡塔尔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可农牧产品却不能自给,粮食、蔬菜、水果、肉蛋奶等主要依赖进口。对于这个大部分领土被水域包围的国家来说,与沙特接壤的边境是其进口食品的主要途径。英国广播公司称,每天有成千上万辆食物运输卡车通过该边境,约有40%的卡塔尔食品来源于这条运输线。

而今沙特关闭边境,卡塔尔民众的食物来源马上成了问题。据法新社报道,断交事件刚刚发生后,虽然卡塔尔政府一再向民众保证无需恐慌,但民众还是纷纷涌入超市抢购生活用品和食品。据外媒报道,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市中心的一家超市内,等待付款的顾客已排起多条长队,每队有将近30个人。货架上的牛奶、大米和鸡肉被抢购一空。

好在“抢购风波”只持续了一天,之后食品等货物就源源不断地通过空运等渠道运到卡塔尔。仅6月5日一天,土耳其一国就有4架货机向卡塔尔运送食品。到6月6日,卡塔尔许多超市已经恢复了商品琳琅满目的常态。

食品危机暂时得到缓解,可运输方式从陆运变成成本更高的空运也不是全无隐患,很容易引发卡塔尔国内通货膨胀,进而影响民众生活,使得生活重压下的民众会向卡塔尔当局施压,迫使其改变政策方向。

如果说断交对食品运输的影响主要作用于卡塔尔民众,那么断交带来的交通阻滞问题的影响,对卡塔尔经济的冲击将是全面性的。

中东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航空枢纽。一直以来,以迪拜为基地的阿联酋航空,以多哈为基地的卡塔尔航空,和以阿布扎比为基地的阿提哈德航空承载了中东地区的主要运力,是全球公认的三家土豪航空。

“断交门”事件却将中东航空网络人为扯开了一个大洞,阿联酋和阿提哈德航空已在断交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宣布暂停所有往返卡塔尔首都多哈的航班。同一天,卡塔尔也宣布暂停所有飞往沙特的航班,这意味着卡塔尔航空公司至少有52条常规航线将因此遭切断。在断交事件完全解决前,想要前往其他目的地,卡塔尔航空需要耗费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绕过上述国家领空。光是因此上涨的耗油成本,恐怕就会被转嫁到乘客头上,卡塔尔航空的国际竞争力也将因此被削弱。

更重要的是,航班受阻同时意味着卡塔尔的旅游业也会受到影响。之前,为了吸引外国旅客中转或入境卡塔尔,推动航空业、旅游业的发展,卡塔尔曾发布多项出入境便利措施。例如2016年9月26日,卡塔尔内政部、旅游局和卡塔尔航空联合宣布,凡经多哈中转时间超过5小时的旅客,不分国籍,均可在机场移民局办公室申请4天的中转签证。如今,在与8个国家断交之后,卡塔尔以机场中转带动本国旅游业的计划恐将再难执行。

还有货运业。资源出口是卡塔尔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来源,原先,从卡塔尔出发的货运船通常在启程之前会在阿联酋的富查伊拉港补给燃料。如今,汤森路透Eikon的航运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大约6艘从卡塔尔出发的装载原油、化学品和液化天然气(LNG)的油轮已经离开阿联酋水域或者停在公海,没有按计划停靠在阿联酋和沙特的码头。

航运商及贸易商表示,要在富查伊拉港补给燃料的货船被迫分流至附近的地区性港口,或是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印度甚至远到新加坡,可能会因此延迟时日而且增加货运成本。

普氏能源咨询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科威特、沙特、卡塔尔和阿曼等中东国家原油出口都需要在富查伊拉港补充燃料。因此,限制卡塔尔油轮停靠,再加上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卡塔尔原油的内在价值。

虽说卡塔尔长期积累了高达3350亿美元主权财富基金,且港口设施相对完善,可以保证其不至于因断交事件而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坐吃山空”终不是长久之计,何况长期深陷断交风波也有碍卡塔尔在国际投资市场的信誉,所以对卡塔尔来说,趁主动权还未完全偏向一方,断交事件还是早些解决为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