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到澳大利亚开展投资合作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 2015.11.06
  • 对外投资指南
  • 来源:商务部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一、投资方面

1、注重信用、遵守法律

澳大利亚是重视信用的国家,企业要避免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影响自身发展。澳大利亚法律健全,在澳大利亚经营,企业必须要遵纪守法,按照规则办事,远离贿赂,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2、选好投资项目

澳大利亚投资环境较好,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投资领域比较广泛。但澳大利亚人口决定了市场规模,在对澳大利亚投资中应看到其市场有限,要选择有较好的国内外市场的投资领域进行投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回报。

3、做好沟通工作

澳大利亚外资政策相对宽松,鼓励外国人投资。但也存在着一些敏感的行业和领域,投资这些领域和行业,应与澳大利亚主管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充分了解投资政策和澳方对投资项目态度,以避免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政策性障碍。

4、熟悉劳资管理和环保等政策

澳大利亚劳工政策比较完备,劳动者权利保护比较到位。中国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应熟悉并严格遵守劳资管理法律。澳大利亚对能源和矿产项目开发环境保护要求较高,企业应在投资前熟悉有关政策,依法保护环境。

二、贸易方面

1、做好企业资信调查

澳大利亚企业比较重视信誉,但也有个别企业不讲诚信。因此,在开展贸易活动前应充分做好企业资信的调查,尽量与那些具有良好商业信誉的商家合作。由于澳大利亚公司均在澳大利亚证券与投资委员会登记注册,持有澳大利亚商业注册号(“ABN”)或澳大利亚公司登记号(“ACN)。中国企业可以登录网站,查寻澳大利亚公司的ABN号或ACN号,以确认其是否是一家真实存在的公司。

2、注重产品质量

澳大利亚市场较小,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在澳大利亚市场深受欢迎。但个别企业不重视商品质量,损害中国商品形象。中国企业应在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树立良好的商品和企业形象。

3、参加促销活动

由于地域、市场以及人口数量有限,澳大利亚的展览会在展览规模、参展商数量以及观众人数上都不算很大。但展览主办方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较高,展会定位准确,所举办的贸易与商品展览会提供展示产品、发布信息、了解行倩的平台。参加这些活动有利于企业寻找合作伙伴,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

三、承包工程方面

受澳大利亚劳务政策限制,外籍劳务人员进入澳大利亚比较困难,使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承包工程项目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近年来,澳大利亚加大基础设施投人,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较好的机会,应尽量争取这方面的工程项目。

四、劳务合作方面

澳大利亚限制外籍劳务就业,因此中国企业应采取技术劳务输出方式开展劳务合作。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公司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不仅应注重经济效益,更应注重劳务权利保障,确保在澳大利亚劳务的合法权益得到根本保障。

中国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充分估计到澳大利亚的劳工成本以及从中国引人劳工的难度。例如,一些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项目比原计划延迟多年,成本比最初预算多出数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认识到中澳在劳工标准上的差异。因为按照澳大利亚劳工标准,员工工资成本是中国平均工资的十几倍。此外,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中资企业中的澳大利亚员工流动率较高,而寻找替代员工的成本较高,据估算是该岗位年薪的150%。

澳大利亚公平工作委员会颁布了2013/2014财年度薪资裁定,将150万名低收人者的每周薪资标准提高了15.8元。即从2014年7月1日起新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每周622.2元。2013年,公平工作委员会裁定的加薪幅度为17.1元。

五、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1、澳大利亚政府对外国投资审核力度加大。

近年来,由于中国企业对澳大利亚投资出现快速增长,引发澳大利亚各界关注。根据澳大利亚外资审核政策,外国政府及其代表对澳大利亚投资无论金额大小或拟持有澳大利亚企业股份比例多少,都需接受审核。在审核过程中,部分项目审核时间较长,而且对于个别项目的交易提出附加条件。这给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外国投资增加了不确定性和政策风险。

2、申请在澳大利亚工作签证存在障碍

中国在澳大利亚企业国内派驻人员申请工作签证一直存在困难。有关签证审批要求不断提髙,审批时间没有明确规定,经常拖至数月甚至半年以上,拒签现象时有发生。这给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开展经营活动带来很多不同商业、法律、文化环境带来的挑战,以及国际化人才的相对缺乏,澳大利亚在商业环境、法律、文化等方面与国内存在的差异,给中资企业(特别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部分人员缺乏海外经营管理经验,影响企业的发展。

3、中国驻悉尼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警惕诈骗

警惕各种骗局。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发布2013年诈骗活动情况报告,指出2013年该委员会共接到9万多起诈骗报案,受害人损失达8900多万澳元,其中新南威尔士州受害人损失2345多万澳元,并总结出以下十种最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范措施:预付费用诈骗、网络钓鱼诈骗、电脑黑客人侵、彩票抽奖诈骗、网上购物诈骗、意外中奖诈骗、虚假账单诈骗、虚假工作诈骗、约会婚恋诈骗、手机电信诈骗。

总领馆提醒旅居澳新南威尔士州的中国公民注意识别骗局,不要轻信陌生人来电来信,不要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提高自身防骗能力,避免财产损失。有关上述报告详细信息请查阅澳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网站www.accc.gov.au/。

警惕签证诈骗。

曾有犯罪分子给持短期在澳大利亚打工度假签证人士发诈骗短信,自称是移民部官员,要求支付所谓的“签证申请费'。诈骗分子制作的诈骗网站看起来很真实,上面还贴出了移民部的标志与澳大利亚商业代码ABN)。在澳大利亚中国公民需提高警惕,如发现类似骗局请及时报警。

警惕被骗运毒。

曾有赴澳大利亚中国公民因运毒被澳大利亚警方逮捕。据涉案人表示,他与某网友通过网络聊天结识,方提出愿意付500 澳元,请他从邮局取一个包裹送到某公寓,结果在现场被新州警察逮捕,从包裹中查获大量毒品。当事人当即再和网友联系,对方已不知所踪,所留的个人信息均为虚假。在澳大利亚中国公民需提高警惕,谨防被人利用从事违法活动。

六、防范投资合作风险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澳大利亚近年来对税收政策进行了较大调整,2012年7月1日起已开始征收资源租赁税、碳税。澳大利亚联盟党政府上台后,正计划废除资源租赁税、碳税。上述税收政策矿业领域的中国投资者以及进口商将产生重大影响。赴澳大利亚投资企业应密切关注澳大利亚税收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澳大利亚政府计划推出一项新规定,要求澳大利亚资源和基础设施大型投资商必须釆购本地制造公司的产品,以促进本地消费。该项规定明确了大投资者必须从本地釆购产品的内容和数量。澳大利亚政府还鼓励本地公司加人地区供应链。

在澳大利亚开展投资、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事前调查、分析、评估相关风险,事中做好风险规避和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包括对项目或贸易客户及相关方的资信调查和评估,对项目所在地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分析和规避,对项目本身实施的可行性分析等。企业应积极利用保险、担保、银行等保险金融机构和其他专业风险管理机构的相关业务保障自身利益。包括贸易、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类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人身安全保险等,银行的保理业务和福费庭业务,各类担保业务(政府担保、商业担保、保函等。

建议企业在澳大利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过程中使用中国政策性保险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包括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在内的信用风险保障产品;也可使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的商业担保服务。了解相关服务,请登录该公司网站地址:www.sinosure.com.cn

如果在没有有效风险规避情况下发生了风险损失,也要根据损失情况尽快通过自身或相关手段追偿损失。通过信用保险机构承保的业务,则由信用保险机构定损核赔、补偿风险损失,相关机构协助信用保险机构追偿。

文章摘自: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2014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