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承包工程市场概况
【南通走出去】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作为东盟重要经济体,近年来,越南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GDP、FDI平稳增长,并以其成本较低、地缘相近等优势,成为中国在东盟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
越南计划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工业国家,吸引和利用外资是重要国策,但落后的基础设施制约了其利用外资的步伐,为此,越南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从中长期来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RCEP、TPP以及与欧盟、韩国等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政府改革势头强劲,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为越南市场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基建市场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经济学人》杂志预测,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的发展状态,越南将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又一个闪亮的经济体。
一、基本国情
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濒临南中国海。陆地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人口9000多万,世界排名13位。在越华人约90万。
由于饱受侵略和战争,上世纪80年代经济陷入低谷,人均GDP不到100美元,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1986年学习中国搞对外开放,政治经济步入正规,30年的改革开放,越南基本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经济实现连续增长,2001-2010年GDP年均增长7%以上,近几年保持在6%左右。
经济活力。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越南列为“强力五国”之一。2015年进出口贸易额3277.6亿美元,增长10%,延续了2014年增长12.9%的势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增速非常可观。
政局稳定。越共“一党执政”的民主政治制度相对比较稳定,党、政、军、立法与司法权分立的制度,避免了权力过分集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
腐败程度。2015年全球廉洁指数(CPI)排名,168个国家排112位,属于严重腐败的国家之一。
社会治安。总体治安状况良好,没有恐怖袭击事件,但存在抢盗现象,尤其是胡志明市特别明显,飞车抢劫较为严重。
二、基建市场概况
1、现状
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高速和公路里程短,铁路网络主要覆盖在城市区域,港口配备设施较差。
电力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电价上调为必然趋势。
住宅市场供求失衡。2014年建筑行业总产值达约39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0.2%。房产交易以河内为例:今年二季度,河内交易量4860套,同比下降7.2%。中心城区中高档楼盘成交活跃,普通住房成交量较少。目前,中高档楼盘开发项目越来越多,而普通大众房源寥寥无几,导致房产供求失衡。
2、发展规划
世行公布报告,2016-2020年越南基建需求1040-1095亿美元。每年平均需求250亿美元,其中,国家及个人投资额160亿美元,资金缺口90亿美元。
到2020年,铁路总投资635亿美元;高速公路总投资17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基建投资2200亿美元,其中建筑投资1270亿美元。
越南政府鼓励外国资本以BOT、BT和BTO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2015年,将PPP写入政府文件,外国投资作为公私合营模式的重要一环,可在交通、发电、供水、医疗经贸等诸多基础设施领域与越南政府合作,并享有土地、税务等方面的诸多优惠。
自2015年7月起,越南取消外国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诸多限制,此法案将有利于吸引外国私人投资,提振房地产市场。
三、市场准入
投标资格
自2016年7月起,只有在越南国家投标系统网成功注册的承包商、投资商才具备投标资格。
招标投标
越南国家投资项目或国际组织贷款项目,一律采用招标方式。大型项目的招标需过较长时间的审批。自筹资金项目可通过议标方式进行。
国际工程项目的招标方式分为竞争性招标和非竞争性招标。竞争性招标包括:一是公开招标,业主通过国内主流媒体发布招标信息,不限定投标者的国籍,择优选择中标人;二是限制性招标,业主邀请若干家承包商参加投标。非竞争性招标即指定标(谈判招标),业主有选择地先后与少数几家承包商进行谈判,直至达成协议。
设备材料进出口
除国家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外,承包商可进口用于实施项目的商品。对于许可证管理的进口商品或专业商品,承包商获得批准后方可进口。
外籍劳务
越南对外籍劳务管理非常严格,外国人在越南工作3个月以上须办理劳动许可证。
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非常严格。人民币与越南盾不能直接兑换。中国VISA卡、万事达卡、银联卡可在越南多个场合使用。在越中资银行有: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
四、中越经贸合作
中越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中国连续12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双方正在努力实现两国领导人提出的2017年1000亿美元贸易额目标。
2015年中越双边贸易总额958.19亿美元,同比增长14.6%;截至2015年9月,中国在越南投资有效项目1177个,合同总额84亿美元,排名对越投资第9位;2014年中国企业在越新签承包工程合同165份,新签合同额38.0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9.84亿美元,当年派出劳务1.07万人,年末在越1.24万人。
中国企业1992年进入越南市场,经过多年经营,“中国建筑”已经在越南形成品牌,越南的水电、火电、水泥、铝土矿等项目,大部分由中国承包企业中标。近年来,中国承包商参与了越南在基础设施、交通、能源、化工冶金等领域的10多个重点项目。越南已建和在建的24个水泥厂,23个由中方担任EPC总承包。
重点项目:
越南海阳燃煤电厂BOT项目:由中国能建以“投融资+EPC”商业模式实施,是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最大的项目,建设期54个月,总投资18.685亿美元,中国公司控股70%、马来西亚JAKS公司参股30%,项目特许经营期25年。该项目今年3月奠基。
岘港JW万豪酒店项目:今年7月中建南方(澳门)公司中标,总金额2.13亿美元,总面积17.38万㎡,是集酒店、商场、餐饮、娱乐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项目,建成后将是越南中部规模最大的海边豪华度假酒店。
吉灵至河东城铁项目:中铁六局承建,总长约13.5公里,全程为高架轻轨线路,由中方援助贷款建设,项目初期投资预估5.52亿美元,后增加至8亿多美元,相关设计、制造、服务等均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原计划于2008年8月开工,2013年11月完工。因场地清理过程漫长、工程款支付延迟等原因,项目推迟至2011年10月开工。预计今年12月投入运行。
四、主要行业风险
1、带资承包日益普遍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越南承包工程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国际金融机构投资增长趋缓,越南政府项目有所减少,而私人资本对建筑业的投资明显增多。业主结构的变化使得带资承包成为普遍,承包商帮助业主解决项目资金问题成为中标的关键,资金实力成为承包商参与越南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2、招投标不规范
越南“暗箱操作”盛行,招标过程中的违规现象较多。越南政府常会通过行政、经济手段为自己的企业安排工程任务,或通过对外国公司设限以保护本国企业。例如越南对国内电信网建设与经营、港口建设、机场建设的国外工程承包商有限制,除非其采取BOT、BOO、BOOT等形式。
3、项目信息乱、低价竞标多
在越华人群体很大,熟悉国内情况的人较多。某些人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一些项目信息,甚至编造项目信息,很多企业因此而受骗。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越南市场,但基本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有的企业为获取项目,甚至低价竞争,影响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形象。
4、竞争压力大
虽然越南市场总体规模不大,但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承包商深耕多年,实力雄厚,中企面临较大竞争。以能源基础设施为例,一方面,越南电力集团作为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利用其本土优势,在能源基建领域占领超过50%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韩国已成为越南第一大外资来源地,韩国企业在能源基建领域尤为深入,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基建项目建设。
5、腐败现象普遍
越南腐败程度远高于地区平均水平。贪污腐败现象严重导致商业环境恶劣,并成为越改革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外国投资者将腐败视为阻碍其在越投资经营的最大障碍之一。
6、排华情绪
2014年针对外企打砸的事件影响依然存在,中越之间在南中国海领土问题上还存在分歧,越南社会对中资企业、中国公民存在不友好情绪,不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对中方企业造成影响。
五、有关建议
1、要抓住市场机遇
越南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视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民生的关键,提出包括交通、电力、工业、供排水等在内10个重点领域。中国企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已逐步打开局面,在水电、火电、通信、水泥、冶金、化肥和路桥等领域有较强竞争优势,市场开发潜力较大,中国工程企业要抓住机遇。
目前我国企业在越南的项目多数为亚行、世行及我国政府信贷项目,当地资金项目较少。为避免过度的市场竞争,企业应不失时机地开拓当地资金项目。
2、要实行本地化经营
越南劳动力市场巨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髙,成本相对便宜。在越南开展工程承包业务的重点在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上,应多雇佣当地人员,实行本地化经营;加强队当地工人的技能培训,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责任。
3、依法经营
一是要认真研究、学习并遵守越南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充分了解相关政府部门的办事习惯和办事规则;签订合同时应综合考虑工人比例、工程进度问题,严格按规定和要求派遣中方劳务人员,避免为赶工程非法使用劳工;二是严格遵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依法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认真做好劳务人员出国前培训教育工作;三是自觉服从中国驻越南使馆经商参处、中资企业商协会的统一协调、管理和文明倡议,自觉维护文明经商环境。
4、加强中国公司之间的合作。
在越南承包工程市场上,我国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同时,也应注意尽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加强我国企业间的合作,在保证企业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也维护国家利益,形成多赢格局。
总之。中越经贸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同越方开展经贸合作,应发挥自身优势,遵守越南有关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将企业经济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结合,搭建双方互利共赢的利益平台,及时评估和规避潜在的各种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由南通走出去服务平台采写编辑,供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参考交流。因时间仓促,本文漏洞百出,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越南(2015)版》;
走出去服务港《中企对越南投资合作指南》;
周金虎《“一带一路”之越南投资法律实践与规则》;
中信保《越南基础设施行业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