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印度——为什么具有吸引力?
2018年4月,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访华期间,新闻报道都聚焦在各种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上。当地媒体报道称,莫迪将从中国获得100亿美元的投资。这些双边贸易和投资协议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更多的商业机构很快感受到了莫迪访华的真正影响,莫迪改变了中国商人对印度的看法是他此行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中国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巨大的市场和优惠投资政策一直是其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推动力。然而,与其他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正逐渐失去成本优势和竞争力。因此,许多在华公司正寻求通过在亚洲增加另一个地点来实现多元化运营。这种战略被称为“中国+1”模式。企业采用“中国+1”模式,以降低运营成本,使劳动力和供应链多样化,并进入新的市场。采取这一战略的企业不太容易受到供应链中断、汇率波动或关税风险等影响。如果其中一个地点的市场或经营状况出现变化,企业可以迅速扩大其在另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中国企业较少选择印度,但是近几年,许多已经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都在重新考察印度。莫迪领导的高效政府、商业友好态度为已经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补充了市场选择条件,主要集中在初创企业和互联网技术平台。印度“创投圈”即将迎来新一轮的繁荣。据估计,这一波投资热潮甚至会超过2014~2015年时期的热度。
是什么激发了中国企业对印度的兴趣?
以往中国投资主要关注基础设施、采掘业和在世界各地的制造业。在印度,中国投资者正致力于投向数字生态系统和初创公司。持续观望了几年,是什么又激发了中国企业对印度的兴趣?
庞大的市场
印度的最大优势很简单,印度的GDP(以PPP为基础)为7.28万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美国。这意味着印度可以是一个巨大的商品市场。没有任何一个东盟国家拥有这样的体量。
富足的劳动力
印度还有大量年轻的人口,在12.5亿人口中,25岁以下的人口有6.05亿。据国际劳工组织(ILO)预测,到2020年,印度20~24岁年龄段的工人将达到1.15亿人,而中国这一年龄段的工人为0. 94亿人。分析家预计,这些庞大而年轻的劳动力将对印度日益增长的消费基础做出重大贡献。
低劳动力成本
中国致力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为其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然而,印度,却只是想打造一个基础制造基地。制造业企业都需要去了解,印度超级低廉的劳动力可以大大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实现在亚洲生产廉价商品的目标。印度拥有亚洲最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每小时0.92美元,中国则为3.52美元。
政府对工业的支援
印度政府已经表明将致力于推进改革来促进出口,在印度投资将变得更容易。莫迪推出“印度制造”计划,通过促进外来投资、鼓励创新及建造顶级的制造业所需基础设施,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业中心。印度政府倡议建立智能城市,贸易走廊和产业集群也将帮助该国营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环境。除此之外,莫迪的“竞争联邦制”鼓励本地经济改革和商业激励,为联邦政府的广阔愿景增添了健康的现实主义。
印度商业税收结构是怎样的?
在过去的两年中,印度的当局管理联邦、县和地区的税收环境一直在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关闭空壳公司、破产监管、修订双重避税条约、明确营业场所规则、房地产监管以及执行一般反避税规则(GAAR)。这些政策源于印度采用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所倡导的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措施。印度的商业税收结构如下。
企业所得税
外国公司的企业税结构与印度国内公司不同。外国公司是指在来源于或者运营于印度以外的任何国家的企业。不过,由外国公司直接设立的私人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在印度被视为国内公司来计算纳税税率。
向外国公司征收的企业税还取决于印度与各国家之间达成的税收协议。例如,加拿大公司在印度的企业税将取决于印度和加拿大政府之间的税收协议。除了对公司收入征收各种税收外,印度还向公司提供若干退税。
替代性最低税
按照现行的税收规定,如果公司的应纳税额低于其账面利润的18.5%,则该账面利润将被视为其总收入,并征收18.5%的替代性最低税。该税不适用于经济特区(SEZ)、基础设施和电力部门以及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在印度政府的最新豁免中,从2001年起具有追溯效力,替代性最低税的豁免范围已扩展到航运、矿物油勘探、飞机营运及交钥匙电力工程的民用建筑业务。
预扣所得税
预扣所得税在印度也被称为扣缴税率表(TDS),是必须缴纳的。任何性质的付款都必须缴纳预扣税,比如租金、佣金、工资和专业服务,根据是1961年《所得税法》和双重避税协议规定的税率。预扣所得税税率可能会在各财政年度发生变化,需持续关注。
商品和服务税
商品及服务税(GST)是针对印度所有商品和服务的统一税率,并在消费的最后阶段支付。在供应链中的每个销售或购买阶段,通过税收抵免机制(或输入信贷机制)对增值商品和服务征税。除了加强税收监管体系,印度还于2017年启动了间接税改革。2017年7月,商品和服务税的推出取代了过去多重间接税。通过这种方式,商品及服务税在印度各地建立了统一的市场,促进了透明的商业交易。
印度看好区域贸易安排,包括自由贸易协定(FTAs)、优惠贸易协定(PTAs)和全面经济合作协定(CECAs)。避免双重征税协定(DTAs or DTAAs)旨在防止同一收入被两个或更多邦征税,同时消除逃税现象和鼓励跨境贸易效率。在双边协议中,DTAAs包含了处理多种形式的税收,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预扣税和股息税。
印度投资重点税项及税收优惠
Dezan Shira & Associates 国际税务总监 Paul Dwyer(中英双语跨境税务专家)的投资建议如下。
在过去20年中,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制度逐步自由化。对外国投资的一些限制逐渐被放宽以及程序简单化。在一些限制行业中,外国投资者仍然可以直接向印度投资或者与本地公司合资。特殊情况下的投资上限也逐渐被放宽。在这些前提下,过去几年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稳步增长。
●主要税项
印度具有非常具竞争力的税收制度和业务线上化网络。然而,在考虑在印度开展业务和/或投资时,仍然需要深度了解印度的税务制度。首先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税项。
企业税
对居民公司其全球收入征税;对非居民公司在印度境内的收入,来源于印度或被视为来源于印度的收入征税。
资本利得
印度有非常详细的规则,规定如何计算和征税资本收益(包括短期和长期)。根据印度与中国缔结的税收协定,资本利得条款(第13条)明确了印度可以向特定的资本收益征税。
股息红利税
广义上讲,派发股息时需要缴纳15%的股息分配税(DDT)(加上12%附加费)和4%的健康与教育税。以上税率是累进制,所以DDT的有效税率为20.56%。该税项应在分配或支付股息时缴纳,并且是对企业所得税的补充。在不同情况下,还有其他适用特定具体条款。
预扣所得税
向非居民企业付款需要预扣所得税。相关税收协定规定了对一些特定类型收入以较低税率扣取。印度和中国签订了双重征税协定,根据该协议,以下付款缴纳10%的预扣税: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和技术服务费。
转让定价
印度有详细的转让定价法规——《印度转让定价法规》(ITPR)。 关联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易必须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税收优惠
这里,提醒外国投资者注意:在印度当地司法管辖区,比如联邦或者县的企业同样可以申请国家的税务优惠。具体看从事什么行业、所处地理位置、出口产品和业务运营。
1.印度经济园区的税收优惠
特殊经济园区的开发商和园主都可以享受实质性长期的税收优惠。企业在落户园区时建议商谈优惠期期限和其他特许权,按照印度直接税法案(DTC),到2020年3月31日,这些优惠都会被取消。
目前,印度的园区只服务出口型企业,企业享受前5五年出口收入100%的所得税减免,其后5年享受50%减免。进口产品可以享受进口货物综合商品和服务税(IGST)的退税,如果有再加工可以较简单的抵扣GST。文件和申报程序也很简单。
2.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的税收优惠
企业建立、生产以及运营在任意东北部地区,喜马偕尔邦将提供特殊的税收优惠。在北部不同邦生产、制造或者提供符合要求的服务将享受10年100%减免优惠期,还包括在2017年7月1日~2027年3月31日之间在东北部进行实质性扩张的企业。
3.初创型企业的税收优惠
为了加强本地的初创企业生态圈,印度政府向满足条件的初创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从初创企业成立之日起前7年免税期,免征长期资本收益税并在股权变动时批准亏损和资本收益相抵消。初创企业需持有由工业政策和促进部(DIPP)部级认证委员会颁发的许可(更多可查询https://startupindia.gov.in/)。该公司必须在2016年4月1日或之后、2021年4月1日之前成立,且营业额不得超过2.5亿卢比(约387万美元)。另外,天使投资人或家人朋友、未注册风险投资的国内基金或者VC公司为支持此类投资而募集的资金,不会因其对创业公司的投资而被征税。
4.新成立企业的税收优惠
对于新设立的公司,印度政府提供25%的公司税收优惠,加上适用的附加费和教育税。从2016/2017年财年起生效。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公司于2016年3月1日或之后注册成立;
公司没有申请在经济特区建立,没有申报过加速折旧或额外折旧、投资补贴、科学研究基金,且没有任何形式的减免和扣除;
公司未享受以往任何评估年度的亏损结转,前提是这种亏损是由于上述条件中提及的减免所致。
中国在印度的投资模式
2014~2015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增长了200%~600%,不同的机构统计数据不同。印度的工业和政策促进部 (DIPP)声称,中国的年度境外直接投资从2014年的1.2399亿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4.9475亿美元;一家中国媒体称,该数字从2014年的约1.45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8.7亿美元。据称,仅在2016年6~8月之间,中国企业就向印度投资了23亿美元。然而,从2000年4月~2015年9月,中国境外资金总额仅为12亿美元。最近,中资企业的几项单笔最大投资已超过了个别行业的总数。
自2017年以来,中国企业向印度初创项目的投资已累计数亿美元,一些大型投资并没有被印度相关机构记录。中国资本已经成为印度最活跃的海外资本。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围绕在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古吉拉特邦等老工业中心——印度总理莫迪的家乡。但是,在过去两年里,中国企业通过直接投资或全球并购,已经将它们在印度的投资分散到了新的行业中,同时也进入了其他地区,比如哈里亚纳、拉贾斯坦邦、泰米尔纳德和安得拉邦。大部分资本是从中国香港进入印度,所以无法被一些机构统计到。
寻找下一个“独角兽”
除了中国企业之外,中国的风投基金也在积极寻找印度初创企业,依靠过去两年的投资空缺,寻找下一笔互联网投资机会。目前,包括启明创投、晨兴创投、鼎辉投资、零一创投和兰馨亚洲投资集团等在内的多家中国风投基金正在考虑收购印度初创企业的股份,领域从金融创新、教育技术到电子商务、内容和在线分类信息平台。
向相似市场复制业务模式
尽管中国和印度在文化和政治上有很大的不同,但两国市场却有着重要的相似之处。例如,这两个国家都拥有大量的第一代手机用户。中国已经利用其自身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的经验,赢得了印度智能手机买家的青睐。现在,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占印度智能手机销量的51%。
中国知识与印度资源的整合
中国在创新数字支付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复制,数字支付系统也在印度迅速扩张,并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利用其在国内的经验,中国企业可以为印度数字初创企业提供最佳实践经验,以满足大量技术盲的需求。
印度有一个强大的IT产业,且成本远远低于中国。通过投资印度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中国不仅仅帮助了印度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塑造了印度的数字产业。反之亦然,中国投资者将印度的发展和创新经验带回中国,也能运用到自己的数字生态系统中。例如,一些印度初创企业正在研发的App,中国已有类似产品。中国企业不仅能利用自身的经验去塑造在印度的快速增长,还可以将新的研发成果带回其在中国本土的业务运营中。
中国将成为印度市场的“大玩家”
2018年5月,中国大型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推出中国首个印度专用投资基金。该基金名称为工银瑞信印度市场基金,将跟踪以下投资领域:金融业、信息技术、替代消费、能源、必须消费、原材料、医药和和医疗等。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于武汉举行的非正式峰会结束后的两个星期内,该基金展示了中方长期以来对印度经济投资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中国投资者有计划长期在印度投资。随着近期投资的成功,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印度最大的外国投资者。
来源:Dezan Shira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