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北威州的经济“良方”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包容

  • 2016.11.02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德国有句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这一句话用来形容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给中国企业的印象似乎恰到好处。由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带领的团队十几年来帮助中国企业来德投资、拓展市场,同时不断地推动中德企业间及行业间的深入合作,使得北威州成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迄今为止,在北威州落户的中国企业逾900家,仅今年前十月,已有77家中国企业落户北威州。

德国有句谚语:“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这一句话用来形容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给中国企业的印象似乎恰到好处。由北威州投资促进署署长华珮带领的团队十几年来帮助中国企业来德投资、拓展市场,同时不断地推动中德企业间及行业间的深入合作,使得北威州成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的首选目的地。迄今为止,在北威州落户的中国企业逾900家,仅今年前十月,已有77家中国企业落户北威州。

友谊铺路,为中德建构桥梁

今年,华珮女士的努力获得了中国政府的表彰,9月30日下午,华珮等50名外国专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并参加了国务院举办的国庆招待会。此前,他们在中南海接受了由中国政府颁发的“2016中国政府友谊奖”。“友谊奖”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

“因为"德国制造"这一质量认证,以及北威州自身的优势,北威州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德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当地已成立中资企业联合会。”谈到中德之间的合作,华珮表示她与她的团队很愿意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来德投资、拓展市场,同时也会继续推动中德企业间及行业间的深入合作。

北威州坐落于德国西部,与法国、荷兰等国毗邻,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中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吸引投资者最多的地区,也是欧洲最大的市场之一。州内的大城市包括科隆、杜塞尔多夫、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等,重要城市集中地区包括鲁尔都市圈和莱茵河沿岸地区。超过1.5亿人生活在以州府杜塞尔多夫为圆心50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相当于欧盟1/3的消费者和45%的购买力。北威州居民每年私人消费总额达到3290亿欧元,对全球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吸引力巨大的市场。

作为德国经济中心,北威州的经济总量达到欧盟27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5%,其机械设备制造、化学、石油炼制、车辆制造、电信等产业在德国乃至欧洲和全球都具有重要地位。德国最大的50家企业有16家总部位于北威州,其中不乏麦德龙、德国电信、莱茵集团、德国邮政敦豪快递和拜耳等名企。

物联发展,为企业带来机遇

中国在北威州的投资注重长远目标,中国企业落户北威州的方式也随着中国的发展而变化着,从原来投资主要用于建立商贸中心和销售中心到集中于建设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国际知名中资企业比如东华链条、通用技术、海信、华为、联想、北方凌云、五矿、三一重工、上工申贝、徐工和中兴都已落户于北威州。再到现在,不少中国投资者还加大了德国企业并购领域的投资:卧龙集团收购德国啸驰公司,武汉钢铁公司收购蒂森克虏伯旗下的激光拼焊集团……被中资收购的德国企业也直接打开了通向中国市场的大门。

与此同时,德国工业4.0的发展计划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契机。过去五年,北威州在创新力、新工艺流程方面发展迅速,重点行业如能源、机械制造、生产技术、物流业、卫生健康、汽车业和通讯信息技术等行业大力推进数字化和工业生产的物联。

而中国企业发展也非常迅速,自主研发的动力越来越强,正在培育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领域,华为、中兴、阿里巴巴和小米等正在国际市场上大展身手。而华为,早已扩建在北威州杜塞尔多夫的欧洲总部,目前在德国雇佣了1700多名员工。

像腾讯、阿里巴巴和小米等中资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在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华珮表示这些企业能在北威州寻找到学术研究领域的高素质储备人才。鲁尔都市区有21所高校,拥有大学生28万名。对企业来说,是理想的人才聚集地。此外,还有60多所非高校研究机构致力于经济与学术之间的互相转化。

“除了经济领域的合作外,中国与北威州在环境领域的合作也具有极大的潜力。”华珮介绍道,北威州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丰富的经验和创意。鉴于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双方在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