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以色列
以色列,地处亚非欧交界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以色列,国名本意为“天使”,但现实中却是个复杂地缘关系和建国历史的国家。Israel是二战后犹太复国主义积极争取建立起的属于犹太人自己的国家,因此,犹太人在以色列的总人口高达80%。
优异基因的种族
个人比较爱看的几部美剧中,总会有让人印象深刻的犹太人,比如老友记的Mon和她的哥哥Ross,又如广告狂人中男主最先出场的情人——百货公司老板独生女Midge,等等。他们多为深色浓密的卷发,眼睛深邃又迷人,过着光明节Hanukah而非圣诞节,浑身散发着一种神秘而又聪慧的气质。
其实现代意义上的犹太人更为广泛,犹太人并非是固定某一种样子,毕竟,他们曾因战乱流离失所,逃到世界许多地方,比如德国、英国、美国等,并在这些国家渐渐融入到当地社会中,但他们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犹太教。因此,现代犹太人各具不同外貌,如果真要给他们贴一个标签,那他们统一的标签大概就是他们的智慧。
犹太人最出名的则是他们的经商才能,很精打细算,看准未来机遇,比如欧洲很有名的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家族,再比如现今风头正盛的Facebook老板扎克伯格。
犹太人用他们的智慧对人类社会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无时不刻地引领人类前进的历程。自诺贝尔颁奖以来,一共颁发了800多枚奖项,当然犹太人是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民族,大约占20%。比如爱因斯坦,犹太的天才,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除此之外,我们所熟知的代表人物还有这些:著名思想家马克思,巴菲特,美国原子弹之父罗布特·奥本海默,美艳的女科学家海蒂拉玛,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和卡夫,Jeffrey Katzenberg卡森伯格,动画片鼻祖也是一位犹太大亨。
而犹太人自己建立起的国家——以色列,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以及周边国家的敌对态度,选择了一条科技兴国的道路,并在重要的高科技领域(如军用设备、通信和信息系统、生物科技、环境科学等)占据了全球领先的市场地位。建国几十年来,多次斩获诺贝尔奖,位于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甚至被成为诺贝尔奖的摇篮。
以色列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属于发达国家,列居全球前几十。全球大学毕业率排名中位列前三,另外两个国家是加拿大、日本。此外,在贫瘠的土地上发展农业,其中滴灌技术最为出名。
但犹太人千年来历史因素养成的习惯就是不喜欢被人喜欢、世世代代被人讨厌。因此现在建立的这个国家依然保留了这种习惯,移民难度很高,出生率却低到一点多,又有些保守,不由得操心起这个国家未来的人口结构,毕竟余下百分之二十的阿拉伯人生育率很高。可这不妨碍犹太人一直是全球的一道独特风景,皆因他们孤独、聪慧、朴素又美丽。
《犹太人的礼物》一书介绍的一种说法比较有意思,有点类似上帝造人的“天择论”——认为犹太人的聪明来源于基因,他们也认为自身是“chosen people”,当然,犹太人是神的选民,这一条也算他们犹太教的基本教义。
另一种说法则是比较唯物派,由于犹太人常年流离失所,不得不具备忧患意识,因此,他们总是会不断思考、不断突破、不断创新,从而打破现在各种的桎梏。
个人看来,觉得犹太人两者均沾~~
犹太人重建自己的国家——以色列
犹太人最初起源于远古闪族支脉,大约在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后因躲避自然灾害迁徙到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部,因而得名“希伯来人”(意为“渡来之人")。
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至巴勒斯坦地区。并于公元前1000年建立以色列国。
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政府,于公元70年被罗马人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至此,犹太人开始了长达两千年的流离失所的生活。
一战后事情出现转机,英国接管巴勒斯坦地区,并发表《贝尔福宣言》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属于自己的民族国家。因此,犹太复国主义四处游走,募集建国资金。
一战时期,很多国家的犹太人依然会自己所在国家而战斗,只是觉得是这个国家的少数民族,小众宗教而已并无要独立成立一国的信念。
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犹太人们遭到迫害,他们不得不重新燃起想要建立起一个国家的愿望。
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与阿拉伯人分别拥有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正式成立。
经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版图慢慢扩大至2.5万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1949年):建国捍卫之战
以英国为支持的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当时初建国的以色列仅有的战斗力是一些游击队和刚逃离纳粹魔掌后建立新国家的喜悦。战争伊始,必然是以色列寡不敌众。后来,美苏联手安理会提议休战,给以色列留下了4周时间。
最终,以色列胜利,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阿拉伯联盟国对以色列的建国异常不满,可最终却以失败收场,巴勒斯坦大批人沦为难民。
当时,许多犹太人奔赴战场,他们这些年轻人甚至都不会讲希伯来语,美国犹太财团也在以色列“建国之母”的梅厄夫人呼吁下,迅速募集8000万美金火速支援以色列。建国之初的战争,可见以色列犹太人的才干,以弱胜强,捍卫了自身的国土。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957年):苏伊士运河——出海口的争夺
这次战争中,美苏依然非常不支持,当时正处于两国争霸时期。可埃及偏偏要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使长期控制运河的英法极为不满。刚好,以色列也对埃及限制其不能通过蒂朗海峡和苏伊士运河不满,英法就联合以色列演了一出双簧。以色列伞兵发起闪电突袭战,占领了运河以东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当埃及要卷起袖子作战时,英法适逢开始发难,要求双方停战,埃及肯定不愿意,于是,英法也加入此次战役。
最终,美苏两大国极为恼火,英法迫于无奈,最终也停战。历史学家评论此次,除了英法,其他皆为赢家。以色列解除了埃及对其航运限制,同时埃及也把运河国有化,而英法作到丢失其国际军事政治地位,之后便依附于美国苏联。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苏联蓄意挑拨企图解除以色列核威胁
以色列的核研究有突破,苏联就想对其进行压制。这个时期,阿拉伯国家开始团结起来,阿国甚至想要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水源方向不让其流到以色列,要知道,当地水资源是极为稀缺的。阿国开始不断骚扰以色列,以报之前一箭之仇。与此同时,莫斯科、开罗、大马士革传出了“以色列军队正在北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叙利亚”的消息。而苏联却不理睬以色列的调查请求,以色列在此时略有些愤怒,便开始主动出击,又一次空军闪电战,并于六天内瓦解阿拉伯国家联盟。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时,六天迅速解决的气势,也让美国要对以进行的军事打击计划破产,此时,以国也捍卫了自身的国家安全。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974年):埃及叙利亚复仇之战
在上一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等阿拉伯国家被突袭,失去大量领土,蒙受耻辱。因此,这一战从埃及总统萨达特上台时就知道必须要打。结果,他们在犹太人赎罪日发动袭击,即10月6号,同时这一天也是伊斯兰教的斋月节。而这一天,犹太人虽然不活动,但是大家都聚集到一起反而有利于快速集中兵力,最后结果依然是反败为胜。不过此次战争也算是以战促和,并非到阿拉伯国家那样“消灭以色列,解放巴勒斯坦”的地步。
这次战争是埃及和叙利亚为一雪前耻可发动的战争,就是为了争取谈判和平的权利,向以色列挑明其不会屈服的决心,可最终也还是败北。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和平的前兆
以色列以其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杀害为由,出动陆海空十万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游击队及叙利亚驻军发动大规模进攻,这次算是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最大的一次战争。结果让巴解和叙利亚驻军撤出贝鲁特西区。自此,阿拉伯国家开始慢慢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之后算是进入到相对和平的年代。
在这五次战争中,三次都是阿拉伯国家主动出击,但均被以色列反败为胜,以色列人民的战斗力可见一斑。那么,为什么这个新建立的国家能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呢?这就要从犹太人的信仰说起。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
以色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宗教、历史、文化异常浓厚。但其并非如传说中那样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犹太教是国教,纵然犹太人占大部分,但这里教派却众多,宗教氛围还是较为宽容的。
有着“三教圣地”的耶路撒冷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信奉的圣地。根据传统的说法,是取自两个希伯来文"ir"--意思是城市和"shalom"--意思是和平,耶路撒冷体现着人类最崇高的渴望,即全人类的和平。
那么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主流教派认定耶路撒冷为圣地呢?以色列地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就在以色列,这里承载了人类文明几千年的辉煌。东至撒马尔罕、蒙古;西至西班牙、罗马;南至埃及、北非沿岸等(不包括中国,中国不是外向型民族)在历史上均在此留下了浓厚的文化精髓。
举个栗子,耶路撒冷老城的城墙是一代代建立起来的,上面的石头都述说着不同时期的文明与历史,在这里,你能切身感受到古代亚非欧文明的结合。这里朝代更迭不断,但文明也如古城墙一样一层一层累积沉淀起来。
以至于后来犹太教衍变成的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要来此朝拜,去寻求自己作为信徒的心灵洗涤。而每一个教派均在此有着历史渊源,总会希望去自己宗教源头圣地去朝拜,因此,耶路撒冷一直为世界宗教中心,接受着18亿教徒的朝圣。
犹太教的圣殿哭墙便在此处,圣经曾多次述及此城是上帝祝福的城市;耶路撒冷也是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之一(除了麦加、麦地那),是全世界最美丽的清真寺——金顶清真寺所在地;对于基督教来说,这里是耶稣传福音、背十字架受钉以及复活的圣地。
另伊斯兰教大量教义都是从犹太教来的,穆罕穆德的老师们都是犹太人。而基督教中的新约也正是与犹太教的旧约相对比的,基督教是从犹太教分裂出来的异教派。
基督教承袭了犹太教的“至高一神”、“救世主”、信仰“先知”和“启示”等观念。但不同点是犹太教敬拜雅赫维(耶和华)为“唯一之真神”,认为犹太教徒是雅赫维的“特选子民(chosen people)”,而基督教则敬拜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认为凡信奉上帝的人都为其“选民”。两者的分歧也造就了现今的不同地位,基督教成为世界上的三大教派之一,而犹太教只有1500万人,只因其要保持教派的纯粹性。
此外,从基督教分出来的天主教以及拜占庭统治时期的东正教也要来耶路撒冷,当地除了这些大教之外,还有个欧美上流社会信奉的小众教——巴哈伊教,当然,既然是小众教,圣地就不在耶路撒冷了,而是在以色列海法,那边有他们19层的巴哈伊圣地。不得不说,以色列是个宗教缤纷的国度。
直到今天,仍然有人说,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阿以,阿以的麻烦在耶路撒冷。这话也不无道理,毕竟阿拉伯国家的战乱多为宗教因素,而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所在区域又是多教圣地,加上早期以色列建国的质疑之声,以及犹太人全球闻名的精明,这些理由足以让这里热闹起来。
由于犹太教所要保持的纯粹性,因此犹太教不传教,使其受众人群极少,不像基督教那样四处播撒自己的信念。由于犹太人历史上总是四处流离,能保护自己就不错了,他们并不想宣传自己,或者某种意义上讲,比较看不上别人。犹太教需要繁琐的考察才能入教,包括考试、学习等,才能当作他们的chosen people。
加之,犹太教包含的不仅是宗教信仰,也有对犹太人的生活中多方面的规范,比如犹太人只能吃的传统食物,因此基本上只有犹太人才会信仰犹太教。而且,犹太人生而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感到骄傲,这也能解释为何这支流离失所千年的民族依然可以再重新建立起一个新国度。
早在建国初期,很多来自欧洲、美国等地的犹太人并无统一的语言,只好把失传许久的希伯来语重新拾起。希伯来语90%是从圣经里来,还有一部分是从阿拉伯语引进,统一为犹太人的民族语言后,犹太人的民族凝聚力开始强大起来。
此外,以希伯来语所著作的作品还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人不得不叹服犹太人的水平。我国也是近年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中华文化一直在延续,从未间断过,汉字不断演绎发展,却许久才得奖。因此,犹太人的成功不仅是后天的环境因素,我更觉得是天生的基因加上后天的环境影响,使犹太人总是会优于同时期的别的种族。
结束:
犹太民族与众多的民族不一样的特点中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女性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并且犹太人是以母族血统认定是否为犹太人的。虽然早期犹太人的教育基本上是以男子为中心的教育,尽管女子在家庭享有尊严的地位,但她们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相夫教子。犹太民族的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近现代,因此,尽管西方社会中犹太妇女的文化教育素质很高,但就业率却低于其他民族,原因是她们要留在家里照看孩子,以确保孩子的学习质量。写到这儿,突然想到现在放开二胎,莫非就是向这种优秀民族学习么?
以色列教育前部长基甸·萨阿曾谈到教育的未来。他说,开发人的潜能和投资教育是未来以色列科研领域发展和取得成果的关键,“最高级别的研究能确保以色列的未来”。如此看来,以色列在世界科研领域的优势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下去。好像也与我国的“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不谋而合,可我国的教育貌似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果得空也可以去看看这座朴素而又富有宗教色彩的国度,感受下地中海气候,去泡下从小地理课本中描绘的死海,漂在死海上看报纸喝红茶,顺便涂抹点死海泥放松下,毕竟这是世界上最有争议同时也兼具几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土,普通国度岂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