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市场介绍

波兰的中国机会

  • 2016.06.15
  • 重点市场介绍
  • 来源:财新网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导语: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国度,哥白尼、肖邦、教皇保罗二世、居里夫人都为国人所熟悉。鉴于波兰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将有力推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习近平即将对波兰的访问料将提升中波战略伙伴关系。

6月的波兰首都华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蓝天白云掩映下的哥特式、巴洛克式教堂和民居令人目不暇接。

地处波罗的海沿岸的波兰,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国度,哥白尼、肖邦、教皇保罗二世、居里夫人都为国人所熟悉。著名的肖邦音乐座椅,只要按下播放键,肖邦的名曲就款款而出,为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增添一丝悲怆。值得说明的是,今天的华沙城85%的建筑都是在二战后重建的,成为惟一入选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重建古城。

6月5日至10日,财新记者受邀参观访问波兰,期间经波兰相关部门确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6月19日起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是继2004年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12年来第二位访问波兰的中国国家元首。2016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6月23日至24日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所以习近平将在参加峰会前到访波兰。

对于中国国家主席本次的访问,波兰方面充满期待。财新记者在波兰几日的行程中发现,波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都已做好准备,期望本次访问能够达成或深化两国经济、产能、贸易、基建、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尤其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同中东欧16国“16+1”合作机制,得到波兰方面积极响应。

习近平本次访问波兰,两国料将进一步提升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将扩大进口波兰产品,尤其是其高度重视的苹果;波兰也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做好中国产品通往欧洲的门户和枢纽。

拓展多方面合作

2015年11月,波兰总统杜达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这是杜达就任波兰总统后第一个访问的非欧盟国家。习近平与杜达举行会谈时表示,中波双方要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同波兰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可进一步探讨以波兰为枢纽,规划打造新的物流线,建设辐射中东欧的物流中心。两国政府签署《中波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

杜达2015年访华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让他看到了波兰在其中的战略位置,这可使波兰成为这一设想中的一个地域中心。波兰不仅在中东欧地区,在整个欧洲也足以担当这一地位,“在落实这一倡议时,我们可以成为形象大使。”

此次受邀访问波兰,财新记者在华沙参访波兰总统府、外交部、经济发展部(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信息与外国投资局(Polish Information and Foreign Investment Agency)、波兰最大铁路运输公司PKP Cargo;在北部港口城市格但斯克参访港口运营公司Port of Gdansk authority S.A.、深水集装箱港口DCT.Gdansk.SA;最后参访距华沙137公里的罗兹经济特区,所见所闻,都是波兰官方和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期待,以及对各自政策和优势的阐释。

谈及对“一带一路”的期望,波兰外交部副部长卡塔日娜·卡茨佩尔契克(Katarzyna Kacperczyk)表示,波兰希望加强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这正是波兰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在中东欧地区惟一创始成员国的原因之一。此外,波兰还希望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对中国增加出口,减少贸易逆差,“目前波中贸易额和逆差不及波方预期。”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波贸易额为17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中方出口142.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4%,进口29.37亿美元,同比增长31.5%。截至2015年7月底,中国在波直接投资存量约2.86亿美元,波在华实际投资额约2.1亿美元。截至2014年底,中国在波工程承包完成营业额4.34亿美元。

不仅仅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方面,波方还希望中国企业到波兰投资,波兰企业也更多投资到中国。“其他方面如文化、人文交流,医疗、生物技术合作,都可以展开,希望未来在华沙乃至波兰全国,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卡塔日娜·卡茨佩尔契克说。

对于习近平此次访问波兰,卡塔日娜·卡茨佩尔契克称,波中双方将举行“新丝绸之路”论坛,双方政府部门和企业代表将就“一带一路”有关合作事宜进行深入交流。“有句古话是:条条大路通罗马。鉴于波兰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期望未来会变成条条大路通波兰。”

目前,中国和欧洲常规铁路货运班列多数途径波兰,或者以波兰为终点站。中国成都始发、终到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被波兰政府和企业多次提及。此次访问行程,也安排财新记者到罗兹“蓉欧快铁”波兰终点站进行参观,铁路集装箱场站蔚为壮观,财新记者看到中国海运集团、新丝路快铁等集装箱。

波兰总统发言人Marek Magierowski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波兰为什么如此看重“一带一路”倡议。“波兰加入欧盟已12年,获益良多,我们感谢欧盟的资金与技术,但波兰要更开拓眼界,面向全球寻找新的发展机会。”Marek Magierowski说。现在,欧盟对波兰已经实施了一些限制,这也是波兰将目光转向欧洲以外其他地区的原因之一,对波兰企业家来说,欧洲市场已经越来越小。“我们寻求与中国在基建领域展开合作,愿意参与各种基建项目,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尤其希望中国能够投资建设波兰南北交通网络。”

Marek Magierowski的说法意有所指。2016年1月,欧盟委员会决定对波兰进行调查,原因是怀疑波兰未尊重欧盟法治原则。2015年获得压倒性胜利而上台执政的法律与公正党政府,将宪法法院的所有决定只需简单多数同意即可通过的原则,修改为必须得到三分之二的多数才能通过。此后,杜达又签署了极具争议的媒体改革法,赋予政府直接任命公共媒体主管的权力。另外,波兰政府又对欧洲难民危机袖手旁观,拒不接收来自中东的难民,导致其与欧盟其他国家尤其是德国的关系恶化。

在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Slawomir Majman)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无论如何评价,波兰欢迎这一倡议。“为什么害怕来自中国的资金?这没有道理,我们反而认为中国投资会推动波兰经济发展,并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中国投资波兰太少了!我们正在推动中国更多投资波兰。”马伊曼表示,此次习近平访波,或将签署中波合作的大项目协议,这将是影响波兰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项目。

但在对外资优惠政策方面,只有罗兹经济特区提供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土地供应等优惠政策。在其他地区,均参照欧盟标准。例如财新记者造访格但斯克所在的波美拉尼亚省发展局(Pomerania Development Agency Co.)时,其制造业项目经理Mikolaj Trunin在回答记者关于“波美拉尼亚省对外资或来自中国的投资有无优惠政策”的提问时称,该省并无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因为波兰是欧盟国家,一切投资都按照欧盟标准或规定。

掣肘因素

此次财新记者访问波兰所接触的波兰政府和企业人士,大都认为波兰处于绝佳的地理位置,向东连接德国通往西欧,北临波罗的海有欧洲最大港口之一的格但斯克港,南边是捷克和斯洛伐克,惟有西边是近年麻烦多多的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这个俄罗斯的欢喜冤家。但有分析认为,波兰在欧洲的地理位置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成为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屏障,并非最好的选择。

“我们是欧盟国家!”这一声音在财新记者此行中不绝于耳。波兰既离不开欧盟,欧盟大笔预算投向波兰;现政府又保有疑欧倾向,例如迟迟不加入欧元区,这其实很矛盾。对于记者“欧盟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波兰方面怎么看”的提问,Marek Magierowski也以“我们是欧盟国家,一切都以欧盟内部共同协商结果为准”回答。

最棘手的就是复杂的波俄关系。除了历史上的恩怨,现时的波俄关系未见扭转,更因一些地缘政治问题变得紧张,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更使脆弱的波俄经济联系几乎中断。

波兰人一直对苏联制造的“卡廷事件”(又称“卡廷森林大屠杀”)耿耿于怀,后又由于波兰前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空难事件龃龉不断。2010年4月10日,波兰时任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在赴俄罗斯参加“卡廷事件”70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乘专机在俄西部城市斯摩棱斯克附近坠毁,包括总统夫妇与波兰众多高官在内的96人全部遇难。因此,其后每年的4月10日,波兰官方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斯摩棱斯克空难。2016年4月10日,是斯摩棱斯克空难六周年,纪念活动在波兰全国多地举行,杜达向莱赫·卡钦斯基夫妇安葬处敬献花圈。

波兰与北约的亲密关系和允许美国在波建立反导系统,也一直在刺激俄罗斯神经。2016年5月13日,美国部署在波兰北部城市伦济科沃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基础建设举行开工仪式,总统杜达、国防部长马切雷维奇和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克出席。这是美国在东欧部署的第二处反导系统,预计将于2018年完工,美方称该系统用于抵御来自中东地区和伊朗的威胁。伦济科沃位于波兰北部,临近波罗的海以及俄罗斯位于波兰和立陶宛边境地区的飞地加里宁格勒。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13日表示,俄将考虑应对措施,以结束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对俄安全带来的威胁,但不会为此陷入新的军备竞赛。

此前,美国设在罗马尼亚南部德韦塞卢空军基地的反导系统5月12日正式投入运行,并准备与北约在欧洲的反导系统接轨。俄一直认为,伊朗导弹不会对欧洲的北约成员国造成威胁,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针对的是俄罗斯。

2016年5月30日,到访波兰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与总统杜达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在华沙举行的北约峰会将做出决定,增加在东部边境地区的威慑力量和防卫力量。峰会将讨论具体驻军数量和驻扎地点,这意味着北约峰会后将有更多北约部队驻扎在波兰。这无疑会刺激到俄罗斯。

2013年底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使得波俄关系阴云密布。2014年7月,欧盟和美国宣布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8月俄罗斯采取反制裁措施,禁止大部分从欧盟和美国进口的食品。在对俄罗斯制裁问题上,时任波兰总理图斯克也以对俄强硬著称。这直接导致俄罗斯停止或限制从波兰进口食品,包括波兰对俄罗斯出口最多的苹果。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于近日同意进口波兰苹果,波方相关人士预计,首批波兰苹果将在数月内开始在中国市场销售。这小小的苹果,曾让波兰政府无比发愁,此前波兰苹果有一半以上出口到俄罗斯,但受困于欧俄制裁战,波兰不得不为苹果开拓新的市场。卡塔日娜•卡茨佩尔契克表示,俄罗斯的制裁的的确确影响了苹果出口,但我们为此开拓了新的市场。例如新加坡、越南。“中国的对进口产品的手续和检验检疫制度太过复杂,希望中国能够简化。”

考虑到中国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习近平此访料将涉及波俄关系。对此,Marek Magierowski表示,“波兰与俄罗斯共同语言少,俄不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伙伴,杜达总统几次强调,要建立良好的波俄关系,俄罗斯当以守信为先,妥当解决乌克兰危机。我相信中国也希望东欧稳定。目前的困境不仅仅因为乌克兰,还有波俄复杂的历史原因。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俄罗斯会成为国际社会稳定可靠的一员。”

中波渊源

1949年10月5日,波兰就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0月7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虽然中间经历过中苏关系恶化、波兰国内团结工会事件导致的政局动荡,以及1989年政治剧变,中波高层往来受到影响,但两国一直保持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波高层互访频繁,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等先后访问波兰。波兰领导人贝鲁特、奥哈布、西伦凯维兹等也先后访问中国。

1951年,中波轮船股份公司成立,迄今一直在运行,这也是波兰政府不同部门在此次财新记者访问时,不断用以佐证中波友好关系的范例。“该公司一直持续运作的现在,充分说明中波双方合作伙伴关系的牢固与可靠。”卡塔日娜·卡茨佩尔契克在会见财新记者时首先就提到了这家公司。

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中苏关系逆转,中波关系也日渐疏远,高层往来逐步中断。直到1971年,波兰隆重庆祝中波轮船公司成立20周年,波兰航运部长和中国交通部长实现互访,两国部长级往来得以恢复。

上世纪80年代初,波兰发生团结工会事件,国内政局动荡。经过双方努力,中波关系从1983年开始正常化,尤其是1987年,时任中国领导人对波兰进行了正式访问;1988年,波兰总理梅斯内尔访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1989年,波兰发生剧变,团结工会领导的党派执政,波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改弦更张。中国提出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的对波外交方针,1991年两国外长实现互访,中波外交关系走向新历史时期。1997年,时任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38年来波兰国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中波联合公报》。

2004年6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波兰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波建交55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波兰进行访问。胡锦涛与时任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签署《中波联合声明》,将中波关系提升为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12月,时任波兰总统卡钦斯基在总统府以个人身份会见达赖喇嘛(十四世达赖),这对中波关系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直到2011年12月,时任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访华,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中波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

2012年4月,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波兰并出席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和第二届经贸论坛,这是中国总理25年来首次到访波兰。

中波关系史上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中美建交之前在波兰举行的秘密会谈。1955年8月1日至1970年2月20日,在华沙市中心的瓦津基公园内的梅希莱维茨基宫(Myslewicki Palace),中美之间进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为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做出一定贡献。2012年7月30日,“纪念中美大使级会谈”纪念牌揭牌仪式,在梅希莱维茨基宫举行,时任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中国驻波兰大使孙玉玺、美国驻波兰大使李·范斯坦等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