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出去研究   /   对外投资

南通持续擦亮外经品牌优势的分析与思路

  • 2022.08.05
  • 对外投资
  • 来源: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南通是我国外经合作大市,是江苏省“走出去”先行先试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商务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做亮南通外经品牌,做强“走出去”服务保障,做优“走出去”发展生态。截至目前,全市境外投资企业超400家,开展总包业务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23家,有经营资质的对外劳务合作企业31家。2021年,全市外经带动外贸出口3.9亿美元,直接拉动外贸出口增长1.5个百分点;全市外派劳务人员每年海外创收30多亿元,人均年收入近15万元。

克服疫情影响彰显南通外经合作水平

2021年,全市新增境外投资项目4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9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18.2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期末在外劳务人员16324人,居全省第1位。

一、对外承包工程优势进一步巩固

4项工作成为全国“单打冠军”:11家企业具备国家援外资格,约占全省一半,数量全国地级市首位;2020年单年度中标3个援外工程,合计中标额8.6亿元,全国地级市首位;6家企业入选“2021年度ENR(美国《工程新闻记录》)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占全省60%,数量全国地级市首位;5家企业获准进入以色列房建市场,占全国一半,数量全国地级市首位。

二、境外投资质态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我市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返程投资等方式,促进外资外贸稳增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天科技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摩洛哥等多个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海外销售覆盖147个国家和地区;梦百合家居在塞尔维亚、西班牙、美国等国家投资建厂,打出“世界制造+全球销售”组合拳;中国天楹16.3亿美元并购世界500强旗下公司,获得欧洲先进垃圾处理技术;通富微电2.28亿美元并购美国AMD马来西亚工厂85%股权,获得世界先进封装技术;双马化工投资2.5亿美元在印尼东加里曼丹岛建设农工贸合作区,获批省级境外产业集聚区。

三、“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在全省率先建成集成政策法规、市场动态、项目信息等全方位服务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牵头联合11个相关部门,建立“走出去”市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南通外经协会行业组织作用,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企业抱团发展。

全面打造更高层次外经合作

“十四五”以来,市商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带一路”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新局,谋新篇,在对外投资合作工作中书写“南通方案”。

一、全流程扶持,当好企业发展“助推器”

为企业“量身定做”扶持政策,覆盖企业“走出去”全流程。对企业境外投资发生的咨询、勘测、可行性研究、投标等前期费用,贷款贴息、对外承包工程保函等金融保险费用,境外投资、承包工程大项目和援外项目补贴,外派人员适应性培训费用以及企业境外疫情防控等费用,均给予政策支持。全年争取部、省资金3793.6万元,规模位列全省第2,占全省资金总量19.3%。

二、全链条保障,编织境外安全“兜底网”

在全省率先搭建地市级“走出去”统保平台,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和工程总承包合同给予保障。平台自2021年第3季度运行以来,半年时间共承保17个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总保障金额超12亿美元,支持保费175.9万元,承保渗透率达59.7%。加强与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联系,2021年对接省口行、嫁接自贸区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政策,为企业争取低息贷款3.5亿元。

三、全方位服务,打造“走出去”服务综合体

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局来通调研,帮助援外企业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邀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简称“承包商会”)领导来通为企业作专题报告,帮助企业抢抓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举办2021境外承包工程高级管理培训班,邀请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以及专业咨询机构等专家授课,增强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国际工程承揽能力;积极对接湖南、河北、安徽、山东等中西部地区平台20余家,帮助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解决招工难题。

四、全领域创新,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编制市级对外劳务合作企业经营服务规范,填补国家在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服务规范方面的空白。促成联发纺织印尼面料项目基建工程由苏中建设总承包,在推进境外投资项目的同时带动本地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对外经贸融合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新冠疫情期间,开展出国劳务线上专场招聘会,为供需双方搭建空中交流平台,解决企业“节后用工荒”难题。招聘会采用音视频同步直播方式,吸引了超过14万人次在线观看。

五、全行业规范,做好企业发展“定盘星”

深耕重点市场,制定《以色列承包劳务行业自律公约》,指导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海外经营,倡导自律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开展“对外劳务市场专项整治月”行动,集中处置相关事件10起,公安部门刑事立案2起,刑事拘留7人,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协调处置各类外派劳务纠纷30起,未发生群体性劳务事件。

地方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挑战

一、境外投资规模偏小

与苏南相比,我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总量仍然偏小。2021年,苏南4市中方协议投资额合计占全省80%以上(苏州48.6%,无锡18.8%,常州8.1%,南京6.7%),我市仅为2.8%。苏南境外投资企业以大型国企、上市公司和总部企业为主,我市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真正有实力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不多。

二、投资合作层次偏低

对外投资以纺织、服装、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主要是利用境外廉价劳动力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境外高新技术研发、并购世界知名品牌、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发资源能源等投资项目偏少。对外承包工程主要以央企劳务分包、工程分包和施工总承包为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成套设备出口等附加值较高的工程项目不多。

三、经营主体实力偏弱

我市“走出去”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能力不强,普遍缺少清晰的国际化理念和国际化战略,缺乏对国际规则的充分认识,在实施“走出去”过程中,缺乏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不善于利用金融保险、专业咨询等各类机构的服务。

应对举措

当前,除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影响外,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等风险挑战,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要求,按照援外工作全国领先、承包工程全省领先的“双领先”目标,全力推进我市对外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对接商务部、承包商会,推介工程承包重点企业,做亮建筑外经品牌。继续保持与商务部、承包商会密切对接,积极推介工程承包重点企业,全力办好全国援外工作会议和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海外合规经营论坛等活动,为促进本土企业与央企合作、建筑企业与投资企业抱团出海搭建平台。

二是完善“走出去”统保平台,丰富平台保障内容,扩大政策支持规模。继续加强市级“走出去”统保平台宣传推广,为更多的企业解决信保和融资需求。对统保平台进行扩面升级,增加境外雇主履约责任险保障内容,在市级资金预算中扩大相关扶持规模。

三是优化提升服务举措,解决企业实际需求,营造便利化发展环境。创新外派人员护照申领模式,与公安部门对接,在全省率先探索无纸化试点。充分发挥外经协会作用,化解企业用工困难,帮助企业与中西部地区商协会开展劳务资源对接,为企业储备一批紧缺劳动力。

四是化解劳务纠纷,加强企业合规管理,夯实“走出去”基础。加强企业合规经营管理,开展合规经营培训和宣传,持续开展对外劳务市场专项整治,完善重点市场承包劳务行业自律公约签订工作,妥善处理涉外劳务纠纷,维护劳务人员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外办、公安等部门联动,指导和督促我市企业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妥善化解境外风险。

五是防控境外企业疫情,加强督查管理,防范化解境外风险。着力堵漏洞、补短板,筑牢监测预警、安全管理、纠纷处置、风险保障和对外协调5道防线,针对境外企业疫情防控特点,把稳在当地、稳住人心作为重中之重,杜绝发生群体性感染事件和境内外集访事件。(作者单位:南通市商务局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