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出去研究   /   对外投资

中老铁路来了!在老商企如何抓住商机?

  • 2018.10.25
  • 对外投资
  • 来源:​老挝资讯网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老挝正在加快与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希望这一历史性的重大投资项目能够在未来两年内完成并投入运营。这条铁路,连接起与中国接壤的老挝北部琅南塔省到首都万象市,将成为中国南部和东盟之间陆地运输系统的关键纽带。

这一区域的铁路连接将帮助老挝实现其长达数十年的雄心壮志,即将自己从“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为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创造有利条件。这一构想是基于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作为过境路线或枢纽的国家从区域贸易中获益良多。像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利用其战略位置实现繁荣的标杆。

然而,公众、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挝是否真的会从作为区域陆地桥梁中受益?

答案将是多样化的,这取决于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的地位、知识、价值观和能力。但是,作为一名商业和经济新闻作家和学者,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希望每个人都能提出其他建议。

根据我作为一名记者和学者的个人知识和经验,我认为,一旦高速铁路在未来几年内投入运营,老挝很有可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区域商品和服务的分销中心。这是基于我个人理解,即老挝位于发展中的经济体中间,特别是在中国与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新兴东盟经济体之间。我预计,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将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大规模增长。在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1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

由于廉价的运输成本,中国预计将使用中国-东盟铁路作为向东盟出口产品的替代路线。根据这种情况,老挝可以作为该地区中部的商品和服务的分销商。这是企业从邻国购买商品并将其出口给其他国家的机会。例如,老挝可以从泰国购买大米并将其出口到中国,或从中国购买消费品并出口到泰国。

对这一建议的反驳是,鉴于老挝的能力,在目前的情况下发展成“中间人”是不现实的。虽然许多老挝人很有技巧,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国际贸易知识。

我想反驳的是,人们都是需要吧不断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才会成长。以新加坡为例,几十年前,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可以成为现代大国。今天,这个小国已经证明自己是一个成功的国家,利用其战略位置,成为区域石油供应商和购物中心。

审视新加坡,其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其地理位置,还在于其对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愿景和投资,并坚持克服困难,使其梦想成为现实。当然,再看看老挝,没有多少技术娴熟的商人,但我相信我们可以培训他们,而且有些人有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中间人”的角色。

最近,我与一位进出口业务的贸易商进行了讨论。她说,她的企业每年从泰国进口数千吨糖并将其出口到中国。她现在正考虑在琅南塔建造一个仓库来储存货物,然后再将货物出口给她的中国商业伙伴。

根据她的经验,我相信老挝商人有很大的潜力来确定他们可以进口哪些商品以出口到区域市场。如今有许多商品,例如移动电话,由越南出口到泰国,然后再从泰国出口到老挝。很遗憾的一点是,老挝与越南接壤,但不能从邻国购买商品出售给泰国。

除了进出口货物外,老挝还可以作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将老挝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商品和服务配送中心,商务人士必须将老中铁路视为一个为出口企业提供进口服务的机会。我认为政府将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支持商企人士。此外,老挝还在改善其业务规则和基础设施,以支持业务运营。

我相信,如果我们开始建立一个良好的愿景和有利的环境来支持商人进口再出口,老挝将受益于该地区的陆地联系。如果老挝有正确的战略来利用大型基础设施,那么这个大型投资项目将会有更多成果。

简而言之,老挝有很多机会利用老中铁路项目,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这次讨论作出贡献。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老挝可以从这个大型项目中获得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将该国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商品和服务分销中心。当政府创造一个有利的商业环境,当商人和政策制定者拥有正确的增长思维时,这种发展概念将成为可能实现。

老挝劳动力不足,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谨慎!

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在老挝,尽管经济特区(SEZ)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并开辟创收渠道,但他们正面临着一项艰巨的任务。其中一个原因是老挝人口相对稀少,限制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因此,有人建议老挝以需要利基技能的劳动密集型部门为目标。缺乏熟练劳动力是经济特区的一个长期制约因素。

该报告称,一些公司在招聘员工方面面临的困难较少,而其他公司则需要投资培训技能。据2016年的一项企业调查,13%的行业报告称缺乏熟练劳动力是最大的障碍,而“环境行动计划(the Environment Action Plan)”(EAP)的平均水平为7.3%,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5.4%

此外,随着区域内公司数量的增加,它们需要一个更可靠和更有效的贸易基础设施。全国有12个经济特区,其中5个在万象。迄今已有350个商业注册区域,其中一半以上由中国支持,其次是泰国和日本。

一些投资者将部分生产设施迁至老挝,并指出政治稳定和低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在吸引新投资方面发挥了作用。他们还称赞商业环境的改善,包括更快的商业登记、许可、税收和其他程序。

2017年注册的新投资中,有近一半的投资者从事服务业,其次是贸易和工业部门。

一份报告显示,累计投资显着增加了约40%,从2015年的12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18亿美元。

经济特区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并有可能增加当地工人的就业机会。据报道,这些地区涉及外国和当地劳动力的总就业人数从2014年的11,000名工人增加至2017年的约17,000名。

老挝工人几乎占了特区内雇员总数的一半。然而,在两个出口加工区Savanh-SenoVITA公园,老挝工人占工人总数的近80%。这些区域的存在及其取得的进展,为当地工人从业提供了选择,因为在这些省份,劳动力跨越边境移徙是很普遍。

2014年至2017年期间,所有区域的出口额增加了一倍多,达到3.5亿美元,其中数码相机零件和电信设备从两个区域出口到泰国。从20152017年,电子零部件对出口的贡献翻了一番,达到约2000万美元。由于各区域的财政激励和豁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它仍占国内收入的不到1%

许多经济特区仍处于基础设施发展的早期阶段,只有少数区域已开始生产和出口。此外,金融部门在一站式服务部门中缺乏的代表性,这对有效确定税基和税收征管构成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