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与影响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在欧洲的投资与影响
文| Philippe Le Corre,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及亚洲项目非常驻资深研究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对欧洲的直接投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至2017年间,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总额(包括并购和绿地投资)达3180亿美元,比对美投资还要多出45%。中国已经接管了大约360家欧洲公司,投资项目遍布整个欧洲大陆。中国投资欧洲品牌、技术和基础设施的趋势将长期持续。中国的投资在地域方面也分布广泛,主要包括英国(中国累计投资700亿美元)、意大利(310亿美元)、德国(200亿美元)和法国(130亿美元)。
中国的投资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础设施,包括化工、能源、物流、基建和电力;二是高科技产业,包括通信、半导体、电子、网络和汽车;三是消费和休闲服务,涉及金融、娱乐、零售批发、商业服务和医疗健康。
从“传统”对外直接投资到“一带一路”投资
如今中国大多数对欧投资都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在海洋领域,中国建造或并购的新港口设施和其他沿海基础设施从中国延伸到非洲和地中海的部分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成为“一带一路”的一个关键要素。对中国来说,收购欧洲北部的港口设施也意义重大。希腊和中国还希望通过巴尔干(特别是塞尔维亚)建立铁路,这个项目将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的最终目标。虽然中国对欧投资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欧洲各地情况复杂,这些项目建设完成还需很长时间。
中国企业部分或全部控股了至少四个机场(希思罗机场、曼彻斯特机场、帕尔马机场和图卢兹机场)和六个海港。中国已经表示有兴趣在整个欧洲发展电子商务,并扩大其后勤能力,因此从黑山到葡萄牙、从法国农村到波兰和匈牙利都有大量土地被中国收购,很多码头也已被购买或租赁。
面临的挑战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时间框架,但中国已经意识到,即使不设期限,与许多国家和民族打交道也是一个极为艰巨的挑战。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关于中远集团运营的比雷埃夫斯港涉嫌税务欺诈的报道已经出现。欧洲反欺诈办公室(OLAF)正与意大利合作介入调查。
在中欧和东欧,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之间长达350公里的铁路修建计划由于不明原因停滞,这可能是匈牙利政府违反了欧盟公共采购规则。由于该项目象征中国与匈牙利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公司可能在等待时机推进。
最重要的是,“一带一路”迄今未能引起大部分欧洲人的兴趣。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欧洲国家对该倡议缺乏了解。2017年5月,德、英、法领导人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均未出席北京的“一带一路”论坛。欧委会一位副主席称,任何连接欧洲和亚洲的计划都应遵循一系列原则,包括市场规则和国际采购标准。27位欧盟驻华大使已经公开警告,称某些“一带一路”项目可能损害自由贸易。
公允地说,“一带一路”倡议为欧洲提供了发展机会,但作为一个中国项目,目前尚不清楚中国的“合作伙伴”将拥有何种程度的控制权。虽然连通性这一概念为中国和欧盟通用,但某些欧洲领导人不愿意让中国全权投资欧洲大陆的基础设施。虽然欧洲和中国在各自的领土上有类似的目标: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然而双方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不同,保持一定距离对欧洲更加有利。
欧洲不采取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模式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关注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外国投资。美国国会正在讨论扩大CFIUS的职权范围,对更多类型的交易进行监督。
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机制来筛选外国投资,但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了针对外国投资技术、基础设施或其他关键领域的系统筛选机制。即使在这些国家,筛选程序也很少阻止交易。
2017年初,德国、法国和意大利政府致函欧盟委员会,要求欧盟重新考虑外国直接投资规则,这引发了争论。委员会主席容克在其2017年9月的发言中表示支持更多针对中国收购的投资筛选措施。
目前这一讨论正在欧洲议会进行,部分欧盟成员希望筛选中国投资,或者至少要以透明的方式进行审查;另一部分则反对或保持沉默,以免冒犯到欧盟的主要投资者中国。支持的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波兰,反对筛选提案的有芬兰、希腊、匈牙利、捷克、奥地利和马耳他,其他许多国家依旧保持沉默。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在展示欧洲开放性和实施新的投资审查框架之间斡旋。虽然法国总统马克龙试图启动新的欧盟改革,但这毫无疑问将引发欧洲内部的进一步争论。
互惠缺失
中国欧洲商会指出,尽管欧洲市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保持开放,但中国却缺乏市场准入。这种互惠的缺失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棘手问题。
中国正在欧洲进行大额交易,但许多欧洲公司发现进入中国市场比以前更难。投资互惠的缺乏损害了欧洲的利益,使其认为中国是一个恶意的贸易伙伴。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在华经营的外国公司被迫与中国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许多外国公司认为他们受到歧视。目前,中国继续限制对渔业、媒体、通讯、金融服务、运输、电力和建筑等领域的外国投资。这种情况影响了中欧签署投资协议。
互惠问题应该通过跨大西洋合作来解决,其过程也可能包括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政府是否主张采取联合办法,但美国和欧盟应确保信息的定期共享并联合监测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和经济活动。虽然美国和欧盟并不总是志同道合,但随着中国资本继续流向欧洲,他们应该协商并统一战线。由于美国收紧外国投资审查,美中关系可能会恶化,原本流向美国的中国资本可能会转向欧洲大陆,这使得跨大西洋合作变得更加重要。
(原文链接: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8/05/23/on-chinese-investment-and-influence-in-europe-pub-7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