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领事保护工作纪实

  • 2016.05.24
  • 领事服务指南
  • 来源:南通市外侨办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哥伦比亚领事保护工作纪实日前,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主管领事保护工作的政务参赞孙怡和领事颜金龙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们以人为本,保护中国公民安全、维护中国公民合法权益的几个领保小故事。

保障安全

在哥伦比亚开展领保工作,最严峻的挑战就是该国的治安形势恶劣。由于历史原因和政府职能部门乏力,哥深陷贫富差距、腐败、反政府武装、毒品等问题的恶性循环中,全国32个省中有17个属于“橙色警报”地区,其余为“黄色警报”地区。根据有关机构评估,全球50个最危险的城市中哥伦比亚占7个。

201168日,我某驻哥企业4名中国工人在游击队活动区卡克塔省被绑架。我使馆通过各个渠道、多种途径同哥政府、军方、国际红十字机构等方面联系。经过一年半的斡旋,终于在201211月使4名中国工人安全获释。

“中国政府对于自己公民的人身安全事件非常重视,”孙怡说。

尽管近年来恐怖案件有所减少,但偷盗、抢劫案件仍层出不穷。我商务人员、侨民、留学生、游客遭遇偷窃、抢劫的情况时有发生,使馆都会尽力向受害者提供协助。

我驻哥企业员工曾在办公楼附近遭遇有针对性的打劫。孙怡说,使馆获悉此事后,通过各种渠道与所在地区警方沟通,敦促他们采取措施。当地警方增派警力,加强巡视,设立临时岗亭,相关办公区域及周边的治安状况得到明显好转。

沟通维权

在哥华侨华人传统上主要从事餐饮业,近两年来从事服装、百货批发零售的侨民有所增加,他们对当地市场行情和税务规定不太了解,导致了不少麻烦。

2015底,当地有关部门查抄了一些中国人的商铺,在华侨华人中造成了紧张情绪。使馆一方面了解情况、安慰侨胞,同时与当地警方、海关、缉私部门沟通,请他们介绍执法情况与经过,以及进口关税方面的规定。

颜金龙说,针对敲诈性质的粗暴执法,使馆与有关部门严正交涉,保护了中国人的合法权益。

“有次遇到侨胞货柜被查扣,尽管跟相关人员解释并出示了有关文件,他们还是找借口拒绝放行。使馆获悉后立即跟相关人员交涉,指出我们的手续、单据都是齐全合法的,驳回查扣的各种借口,使货物最后得以被顺利放行。”颜金龙说。

调和矛盾

有时候,在哥华人群体中会出现劳资纠纷。这时候,使馆也会出面协商、劝说,使双方达成一致,避免矛盾激化。

一些来到哥伦比亚务工的中国人对情况不了解,来了以后觉得条件没有想像中好,心里落差较大,与雇主产生矛盾。

颜金龙说:“有一家制鞋厂雇了一名设备安装技术人员,这名雇员来哥之后不满意,尝试私自出走,所在企业就把他的护照扣了。他因此到使馆请求保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把双方问题责任分析清楚,经过使馆领导、侨领等方面4个多月的介入与协调,促成双方达成一致。帮助他从公司获得了经济补偿,并拿到护照,顺利回国。”

作为领保人员,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咨询,工作繁重,已成常态。目前生活在哥伦比亚的华侨华人共有2万人左右,“不论个人还是公司,在外面都是不容易的,能帮的一定帮助大家,这也是国内对我们的要求,”颜金龙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