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关于劳动就业的规定是什么?
1.劳动法的核心内容
菲律宾《劳动法》对于工资标准和雇佣关系进行了规定。
【工作时间】雇员的工作时间为每天工作不超过8小时或每周工作不超过48小时,这段工作期间应支付雇员正常工资。雇员在连续工作6天后应享受连续24小时的休息。该要求不适用于政府雇员、管理人员、野外作业人员,提供私人服务者及根据工作成果领取工资者。
【加班补贴】加班补贴是超过规定工作时间的补贴,加班费率如下表所示:
表1:加班补贴
类别 | 计算 |
正常工作日加班 | 日工资X1.25 |
休息日或特别假日加班 | |
前8小时 | 日工资X1.30 |
超过8小时 | 日工资X1.69 |
特别假日与休息日重合 | |
前8小时 | 日工资X1.50 |
超过8小时 | 日工资X1.95 |
大众假日 | |
前8小时 | 日工资X2.00 |
超过8小时 | 日工资X2.60 |
大众假日与休息日重合 | |
前8小时 | 日工资X2.60 |
超过8小时 | 日工资X3.38 |
资料来源:菲律宾劳动和就业部
【最低工资】农业和非农业工人的最低工资由各地区的三方工资委员会决定。1990年7月生效的共和国第6727号法令对最低工资进行了合理化调整,以显示地区间或地区内生活成本的不同。工资或薪水必须两周支付一次,且不能以发票、代币等形式发放。
【雇员保险与福利】私人雇员适用社会保险系统(SSS),政府雇员适用政府服务保险系统(GSIS),该计划是强制性的,适用于每一个拥有一个或更多雇员的雇主,国家政府及其具有政府职能的分支机构,包括政府拥有和控制的公司。他们应每月向该计划支付其雇员工资的1%作为贡献金。
所有菲律宾公民均享受国家健康保险计划(NHIP),该计划由菲律宾健康保险公司(PHIC)管理,为非强制性。所有该计划的成员要根据PHIC制定的理性、公平和递增的费用表支付国家健康保险基金。保险计划受益范围包括:房间和食物;专业的健康服务;医疗检查服务;处方药及生物制剂;急救、医疗和牙科服务。
劳动和就业部要求每个雇主都要提供紧急救助药物和设备。如果是危险工作,必须配备兼职的内科医生或牙医。如果雇员人数达到一定标准,则要求配备全职的内科医生。如果工作不是危险性的,内科医生和牙医应随叫随到。
如果女性雇员是SSS的成员,并在12个月的期限内已交满3个月的贡献金,即可享受60天的带薪产假,或78天的剖腹产假。
已婚男性雇员,如其合法妻子生产前4个孩子,则有权在每次生产时享受7天的带薪假期。
【终止雇用】政府保证工人在职的安全性,保护工人不被任意剥夺工作。因此,所有的雇主不得终止雇员的服务,除非有特殊原因或得到劳动法的授权。这些特殊原因包括:犯了一系列的错误或故意不听从命令,明显的和经常性的对工作忽视,欺骗、犯罪或冒犯其雇主,或类似的行为。如果开除是基于上述任何原因,雇主必须给雇员2次书面通知和1次听取申诉的机会。
另外,在以下情况雇主也可中止对雇员的雇用:雇主安装了节约劳动力的设备,存在很多冗员,为了节省费用以避免损失,或关闭、终止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定雇主必须提前1个月向雇员和劳动部出示书面通知。
2.外国人在当地工作的规定
外国人在菲律宾工作需获得劳动和就业部颁发的外国人就业许可和移民局的工作签证,并办理I-CARD身份证。
就业许可由劳动和就业部签发给欲在菲律宾就业的外国人(离岸银行和地区总部的执行官不包括在内)。劳动和就业部评估的主要标准为该工作岗位没有本国人可以、有能力且愿意从事。在获得许可后,非经劳动和就业部批准,不得更换雇主。若外国承包商雇佣的员工是外国人,这些员工还必须通过菲律宾劳动和就业部和专业管理委员会组织的劳动市场测试。
3.外国人在当地工作的风险
【对外劳态度】总体上,菲律宾对外劳限制不多,没有配额等限制措施。但为了保护本国人就业,劳工部出具工作许可前需证明没有菲律宾本国人可以且有能力且愿意从事该工作。
【签证风险】近期,菲律宾移民局在首都大马尼拉地区Pasay市开展检查外国人身份行动,数十名外国人涉嫌从事与签证种类不符活动或签证过期被移送移民局接受调查,其中有中方人员三十余人。在菲律宾中国公民须遵守菲律宾移民法律法规,注意及时办理签证延期等手续,勿从事与签证种类不符活动,避免产生不良法律后果。
【自然风险】菲律宾是受自然灾害侵袭较多的国家,地震、台风、火山喷发为菲律宾主要自然灾害。统计显示,菲律宾年均要遭受数十次台风袭击,而地震、火山喷发灾害也时有发生,每年由此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惊人。此外,登革热等热带疾病是当地威胁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赴菲律宾中国公民须必留意当地自然风险,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治安风险】菲律宾各地区尤其是南部地区均存在抢劫、绑架等犯罪现象。在菲律宾中国公民务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遇紧急情况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菲律宾使馆联系。
【劳动援助机构】在菲律宾,如发生劳务纠纷,可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或通过菲律宾劳工部及其下属的工作环境局、有特殊关切工人局以及员工补偿委员会等机构寻求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