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别市场动态   /   埃及

苏伊士经贸区才是埃及的未来

  • 2018.03.06
  • 埃及
  • 来源:​ 国际商报
  • 作者:张卓敏
  • 阅读:
  • 打印

今天是我首次在埃及走进中国企业的内部,工厂有条不紊和高效的节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意大利安莎社工作26年的记者鲁道夫·卡洛参观完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后表示。

卡洛参观的是成立于2012年的巨石埃及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其已建成投产的两条玻璃纤维生产线总投入逾4亿美元,年产16万吨玻璃纤维,填补了埃及和非洲新材料领域的空白。

2016年底,世界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商中国巨石集团,在合作区投资1.1亿美元建设的第三条生产线正式动工,将成为中国在埃及单体最大的制造类项目。我们的产品主要供应欧洲、中东和埃及本土等市场。正在建设中的三期项目完成后,工厂的总产能将达到每年20万吨。巨石埃及人事部副经理王飞介绍道。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国家,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振兴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埃及工业化进程,在此背景下,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政府批准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成为推动中埃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商务部认定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以促进中埃产能合作为目标,由天津泰达控股和中非基金共同出资建设。从地理位置看,该合作区位于苏伊士运河南口、红海西岸,紧邻因苏哈那港和苏伊士省城,距开罗120公里。该合作区是我国较早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重大成果的典范项目,经过近10年的建设努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在中国和埃及两国政府共同推动下,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约70家企业入驻,其中90%是中资企业。

园区在一个国家生根发展,要顺应驻在国内的工业化进程。中非泰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轶翔表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中资企业走进埃及乃至非洲道路上颇具代表性的桥头堡投资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集群式发展模式已具雏形。已初步形成了以宏华钻机和国际钻井材料制造公司为龙头的石油装备产业园区,以西电-Egemac高压设备公司为龙头的高低压电器产业园区,以中纺机无纺布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以巨石(埃及)玻璃纤维公司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园区,以及以牧羊仓储公司为龙头的机械制造类产业园区,依靠产业集群,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初步形成,打开了埃及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该园区园区除了为入区企业提供保洁、保安、绿化、维修等基本物业服务外,还提供包括法律咨询、证件代办、招聘代理等增值服务。目前,园区内共有中外方的配套服务机构28家,包括银行、保险、物流、广告、设计等各类机构;此外,园区内还设有中餐厅、超市、体育场、健身房、员工俱乐部和图书馆等设施,丰富了入驻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巨石埃及公司是目前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项目,产品主要供应欧洲、土耳其、中东、北非和埃及本土等市场。巨石集团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玻璃纤维低成本大规模生产技术与成套装备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巨石埃及也实现了我国玻璃纤维行业首次向国外的技术输出。

中非泰达投资公司执行总经理魏建青介绍说:这个项目带动作用非常强,就因为巨石这个项目埃及成为现在世界第三大玻璃纤维生产国,确实也填补了埃及的产业空白,整个项目建成以后,可能总的投资要达到7亿美元,对埃及来说无疑于雪中送炭,它现在雇工人数已经达到1600人,培养了很高级的一批技工人才,这个在埃及是非常短缺的。

苏伊士运河管理总局福阿德表示,合作区将给埃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助力埃及的发展,苏伊士经贸区是目前埃及最具活力的心脏地区,也是埃及发展的未来,它将会促进埃及经济,吸引世界各地投资者和大量埃及劳动力,并给埃及带来很多国际经验,我希望对于埃及的未来来讲,苏伊士经贸区才是埃及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