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项目成功融资难方法
【南通走出去】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工程承包或是开展经营活动,需要面对融资问题。项目是否具有融资可行性,需要企业事先认真研判和分析。否则,企业若陷入不可行的项目融资中,极易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需加强融资可行性分析,那么如何进行融资可行性分析呢?
企业海外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融资问题,由于项目所处的国别、业主、承包商,贷款期限,币种,担保抵押方式等均不相同,可以说千差万别,这给项目的融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融资可行性分析基础框架
通过分析大量成功和失败的融资案例,我们总结出一种融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框架,可以用这种简单的易于理解的模式来概括描述海外项目的各类要素对融资的影响,进而了解项目获得融资的可行性(见下图)。
融资可行性分析框架主要应用于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也可以作为海外投资或并购项目的融资可行性分析的参考。
融资可行性分析框架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企业快速有效地了解融资的可行性,对于融资不可行的项目,避免企业在商务和技术方面先期投入过大,进而造成时间及前期投入的浪费。
融资可行性分析六大板块
融资可行性分析框架包含国家风险研判、项目可行性、发起人或业主资信状况、担保措施和能力分析、承包商履约能力及项目整体风险评估六个方面。
1、国家风险研判
国家风险是研判融资可行性的最基础条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研判国家风险并认可潜在风险可接受,是项目获得融资的先决条件。
获得国家风险的最简单途径是咨询银行或者保险公司,了解项目所在国别是否可以提供贷款或者提供保险。
2、项目可行性分析
项目可行性分析是成功融资的重要内容,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的合规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法律及税务尽职调查等相关内容。项目可行性分析中所遇到的各类负面因素,都会对融资产生影响。
3、发起人和业主资信状况分析
对承包工程项目来说,发起人或业主的资信状况是融资过程中的重要考察内容。对于资信状况的考察主要包括发起人或业主企业规模、相关领域经验等,这些信息的获取一方面可以对其提供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资信报告来获得。
对于发起人和业主资信状况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项目规模与实力是否匹配;在项目中的角色或承担的义务,以往经验是否满足项目需要等。
4、担保措施和能力分析
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对收益预期及还本付息的稳定性有较高的要求,除了项目建设期的履约情况外,对于运营期的收益同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项目在运营期间出现经营中断等情况,则造成当期及未来还本付息出现困难。
因此,金融机构还需要一定的担保措施,以保证后续的还款。担保措施是融资可行性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海外投资或承包工程项目的主要担保方式包括主权、次主权、金融机构、商业担保等,在一些项目中还会要求资产等的抵押质押,作为担保的补充。
5、承包商履约能力分析
履约能力是指承包企业承担项目建设的综合能力,通常需要考察承包商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
除此之外,承包商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财务能力,因为承揽工程承包项目,业主通常需要承包商提供预付款保函、完工担保等。
承包商需要综合考察自身在财务方面的承担能力,以免在商务合同签署后,后续项目开始执行时,无能力出具保函,影响项目的顺利执行。
6、项目整体风险评估
项目的整体风险评估,是指项目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关心的相关问题,除国家风险外,还包括法律、劳工、环保、非传统安全等风险。
针对具体项目,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对项目的各类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的评估,一方面对各类风险有准确的认识并做出相应的管控规划;另一方面也可以向金融机构充分说明项目的风险情况,证明企业已经完成了项目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了应对措施。
涉及项目风险管控的更多内容,可以参考《中国企业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风险管控及案例分析》一书。
具体操作过程中,除了上述相关内容外,还需要企业掌握相关金融资源,并熟悉相应的申报审批流程,掌握各参与融资的金融机构工作的关键节点,才能更好地利用该框架进行融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