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经协会   /   会员风采

苏中江|积极参与劳务帮扶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 2023.05.13
  • 会员风采
  • 来源:江苏苏中江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工作力度。江苏苏中江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称苏中江公司)在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过程中认识到,如果能够把扶贫工作和外派劳务资源培育结合起来,将既能促进扶贫攻坚工作开展,又能促进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发展。20139月苏中江公司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推出“启程计划”,即中西部青年国际培训就业扶贫项目。“启程计划”是帮助中西部地区青年通过相关职业技能学习及语言培训,实现赴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就业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公益项目。通过该项目,贫困地区青年不仅可以提高工资收入,还可以学习相关技能,扩展国际视野,为今后回国开启新的人生旅程奠定良好基础。

响应扶贫号召 扎根大山深处

改革开放以来,出国务工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群众创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广大出国务工人员跨出国门,漂洋过海,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本领。“一年土,二年洋,三年回家盖楼房,四年投资办工厂”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人力资源日趋紧张,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在当地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而中西部广大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靠农业增收困难,劳动力培训转移仍然是促进贫困家庭脱贫的最重要手段。为了让中西部更多的有志青年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到国外去高薪就业和学习,苏中江公司决心到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原国家贫困县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把开发中西部地区海外就业人力资源作为苏中江公司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探索新模式 解决老难题

由于中西部很多地区交通闭塞、信息不畅,对外劳务合作在这里仍是空白,出国务工对于中西部地区群众来说还属于新鲜事物,让当地人接受并认可不是靠一、两次宣传就能成功的事。加上适龄劳务人员大多都在沿海地区工作,传统对外劳务招聘直接宣传和现场组织劳务人员的模式在中西部地区基本行不通。苏中江公司迎难而上,走乡镇、进校园、下农村,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一条从学生开始培养人才的道路。建立“启程爱心学校”,从沿海地区派支教教师到贫困地区支教,通过与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在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加快适合出国劳务技能人才的定向培养。

苏中江公司派出的多名支教教师对学生进行3年持续不断的技能培训、思想启发,与学生交友、与家长交心,让学生有出国的积极性,让家长相信出国务工不是骗局。“启程”之路快乐而又艰辛,转变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既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又需要绣花般慢工出细活的耐心。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部分在初中成绩不太理想,进入职校实属无奈,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对未来充满迷茫。为此,从沿海来到内地山区、从经济发达地区来到贫困地区的“启程计划”支教教师不仅教授学生外语和技能,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七姑八姨等同坐一条凳子、同吃一锅饭,促膝谈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深入大山深处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逐渐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许多时候支教教师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理解,但依然坚守在支教道路上。支教老师是“启程计划”项目中最可爱、最值得尊敬的一群人。通过他们的努力,近十年来中西部地区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走出大山、走出国门,实现了他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

经过近十年“启程计划”劳务扶贫项目的实施,苏中江公司出国人员由原来江苏本地人为主转变为中西部地区青年学生为主,由社会招聘为主转变为学校定向培养为主,实现了出国劳务业务全产业链的经营与管控,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总结下来,“启程计划”在打造外派劳务人才产业链上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促进劳务人员有序流动,缓解劳务资源供需矛盾。“启程计划”通过在西部集中培训和东部服装企业实训,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了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确保了人力资源供应链稳定,缓解了劳务资源的供需矛盾。

(二)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提升西部青年的就业能力。对出国劳务人员(服装技能工)进行系统培训,提升西部青年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经过技能培训转变为产业工人,将出国劳务资源招募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实现订单与人力资源有效对接。

(三)深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挖掘有效可外派劳务资源。缺乏出国工作意识是中西部地区潜在外派劳动力资源未被开发出来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出国劳务资源的整体供给。启程计划支教团队十年如一日在西部地区深耕,就是为了培育当地群众的出国务工意识,增加人们的出国劳务需求,开发人力资源供给。

(四)创新出国劳务交费方式,降低劳务人员的经济负担。苏中江公司安排学生在江苏服装企业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的实习,学生通过实习积攒1.5万到4万元的积蓄,从而解决出国费用问题。经日方选拔、准备出国的学生可以用自己的积蓄缴纳1.5万元出国费用;其余出国费用(约2万元)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等到国外工作半年有工资收入后再行补齐。劳务公司与劳务人员的相互信赖关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基础条件,而全国征信体系的建设是解决此项问题的有效保障。

(五)搭建劳务企业合作联盟,促进经营主体间分工协作。启程计划项目使苏中江公司在当前市场招聘出国人员困难且劳务人员年龄较大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提供18岁到20岁的年轻出国劳务人员。苏中江公司与江苏、上海、浙江等多地的同行建立协作关系,由苏中江公司提供出国人力资源,同行公司提供订单,双方共同完成项目,保障了中国劳务企业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十年劳务帮扶 取得可喜成绩

经过苏中江公司近10年兢兢业业、坚持不懈的努力,“启程计划”在中西部地区实现出国劳务零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贵州、四川、重庆、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湖南等地区55所职业学校与苏中江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累计出国务工人数达到1000名以上,在校培养有出国意向的学生5000多名,700多名来自国家贫困县的青年劳务人员赴国外就业。十年经验证明,原本没有出国劳务人员的地区通过一系列努力可以变成新的外派劳务人员来源地。2018年,苏中江公司经江苏省商务厅推荐、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全国对外劳务扶贫试点企业。2019年度被南通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评为“对外劳务合作十强企业”、被如皋政府评为“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

“启程计划”的成功实施,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有关专家的高度认可。2016年被第十一届全面小康论坛评为“十大社会治理创新”奖。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启程计划”获评“扶贫优秀奖”。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先生评价称,“启程计划”项目很有意义,参与者受益匪浅,应该大力推动。

“启程计划”得到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2019年11月27日贵州日报整版专题报道“启程计划”劳务扶贫项目给贵州贫困学生带来的收获和益处。2020年10月19日,在商务部三年劳务扶贫工作经验总结表彰阶段,《国际商报》在特别报道中指出“启程计划项目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出国劳务业务、推进劳务扶贫、乡村振兴,打开一条出路、具有典型意义”。此外,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西部开发报》、文化部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旗下的《人民中国》杂志曾多次对“启程计划”项目进行报道。

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今后,苏中江公司将紧跟国家对外劳务合作政策,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大力推进与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通过对内和对外劳务合作,成为全产业链发展的专业人力资源供给商。具体工作设想包括:

(一)立足西南地区(贵州、重庆、四川、云南),发展湖南、湖北、陕西、山西地区的合作院校。西南地区做实、做大、做强现有合作学校,积极开发周边学校,形成葡萄球效应。两湖和秦晋地区搞好现有学校的维护工作,通过示范效应、力争多开发新的学校。

(二)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合作学校达到100所,年提供服装类职业学生3000人,成为国内服装技能人才的稳定提供商,年出国人数达到500人以上。

(三)在贵州省人口众多的毕节地区推动“十百千工程”,即在贵州省商务厅和毕节市商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毕节地区三年内力争做到:一镇一年出国10人、一县一年出国100人、全市一年出国1000人。

(四)再用三年时间,把“启程计划”项目建成为以服装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为主,护理和旅游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的产教融合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