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带一路   /   调研文章

柬埔寨西港特区: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样板

  • 2019.10.14
  • 调研文章
  • 来源:中国经营网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以前全家人都务农,生活过得紧巴巴的。现在好了,家里8口人,除了上学的小孩,7人都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工作,收入是以前的许多倍,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家里还盖了新房,又买了2辆新摩托。”26岁的柬埔寨籍员工索提拉开心地说道。

  索提拉口中所说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曾受到中柬两国领导人的称赞。西港特区是中柬双边政府协定的经贸合作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共赢的样板。 

  在红豆集团的四大业务板块中,西港特区无疑是其倾力打造的重要组成。自2008年2月奠基以来,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65家企业在西港特区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共赢发展,已生产经营的企业达到140家,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

  “‘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为解决当前世界局势提供的一条解决之道、破局之道。”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周海江表示,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等八方建立共赢关系,就是我们发展西港特区持之以恒的“八方共赢”理念。

  汇聚产业打造国际合作新引擎

  早在2007年,红豆集团响应国家 “走出去” 号召,开始着手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与中柬企业合作建立经济特区。

  西港特区距离西哈努克港12公里,总体规划面积11.13平方公里。红豆集团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产业,对西港特区作出定位:实行产业规划与当地国情的深度融合,把企业走出去实现跨国发展的意愿,与柬埔寨工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有效对接,确保特区建设可持续发展。一期以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等为主要发展产业,二期将发挥临港优势,重点引入五金机械、建材家居、精细化工等产业。

  在2008年2月,西港特区举行奠基仪式。

  然而,西港特区的建设并非一蹴而就。特区原始地块是一片最大落差70米的荒芜之地。面对艰苦条件,西港特区公司硬是将一片荒地打造成了一块投资热土。

  如今,区内6平方公里已初步实现“五通一平”,建有一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并配套建设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和员工公寓、邻里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设施。为营造“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的运营环境,特区内还引入了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业部、劳工局、西哈努克省政府代表入区办公,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协助企业招工;联合无锡商院共同开展培训工作,为区内员工提供语言及技能培训;成立法律服务中心,提供专业法律咨询服务。

  由此,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包括工业、服务业在内的165家企业实现了共赢发展。据统计,2007年西哈努克省全省只有18家工厂企业(不算手工类小型企业),2018年达到160家,其中西港特区内的企业占比超过80%,工业产值对西哈努克省的经济贡献率已超过50%。

  西港特区对当地带来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距西港特区最近的布腾村便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十年前,布腾村大部分被树丛覆盖,村民主要靠种植农作物和打猎为生,基本没有其他收入。最近几年,村民开始到西港特区工作,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原来的“穷乡”变成了人们蜂拥而至的“宝地”。

  这只是见证特区发展的一个缩影,西港特区的发展使一大批“靠天吃饭”的农民转变成了产业工人,使一大批家庭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2018年,西哈努克省年人均收入3358美元,跃居柬埔寨全国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