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一带一路   /   最新资讯

这五年,“走出去”稳步迈向高质量

  • 2020.10.30
  • 最新资讯
  • 来源:国际商报
  • 作者:白舒婕
  • 阅读:
  • 打印

“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时代特征。“十三五”期间,中国对外投资大国地位稳定,对外投资有序发展,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凭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的配置和优势,中国对外投资更积极、更多元,“走出去”道路越来越宽。

“走出去”道路越来越宽

作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阴霾,“走出去”步伐依然稳健。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滑49%,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仍然保持韧性。

再将目光放大至“十三五”以来的五年。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稳居世界前列。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降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低水平,全球货物贸易增速显著放缓,中国依然跑赢了大多数国家,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日前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指出,2019年,有关部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首先,中国在国际市场投资合作的布局更加优化,对新兴市场出口占比增加至49.2%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市场,尤其东盟国家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外承包工程市场和劳务合作市场。同时,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延伸,欧洲、非洲和拉美国家也日益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兴市场。

其次,《公报》称,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投资结构更加均衡,主要投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2019年制造业投资占比14.8%,全球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结构的变化实际体现了中国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进程。

最后,《公报》指出,投资海外的市场主体更加多元。五年间,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出海”,出口占比2019年首次超过50%,增加至51.9%。“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施展平台。”刘向东说。

“走出去”步伐更加稳健

企业是对外投资的主力军,在“十三五”期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共在1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4万家企业。今年有117家内地企业进入世界500强,74家企业上榜“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企业数量和市场份额均居世界前列。2016-2019年,中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合作累计带动出口5000多亿美元。

刘向东认为,“十三五”时期,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四大新变化:一是由出口美欧市场转向出口更多元化的新兴市场;二是进出口结构中,中间品贸易占比上升,意味着与区域产业链的紧密度增强,出口由加工贸易为主转向一般贸易为主;三是逐步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向出口中高端产品;四是企业海外布局由单纯的外贸布局到全方位布局,包括到境外设立海外仓和投资设厂。

在东南亚市场开展贸易投资多年的江苏华昌化工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翟巫龚对此深有感触:“近五年,在东南亚,中国投资的项目和工厂随处可见。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突飞猛进,涉及贸易、物流、建筑、能源、制造业和商业服务等众多领域。”

翟巫龚告诉国际商报记者,新兴市场起点低,可挖掘的市场潜力大。公司在2016年与马来西亚一家化肥企业投资合作后,2018年又与印尼一家企业投资合作。未来公司还将开拓越南和泰国市场。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是业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对外投资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一方面,“走出去”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不断简化对外投资审批流程,为企业“走出去”铺平道路,使企业“走出去”步伐更稳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