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走出去三招防范海关风险
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为主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使企业需面对的贸易风险日趋繁杂。企业如何在贸易环境变化和海关改革背景下防范风险非常关键。
据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柳介绍,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四方面海关风险:
首先,中美关税战过程中,双方都以提高自身贸易壁垒的制裁和反制裁措施保护自身利益。如果企业的产品流通链、资金链、技术链或产业链涉及美国和中国的制裁对象,则可能遭受较大风险。
其次,国际贸易体系的多边性原则遭受重大挑战,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地区,或者利益共同体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成为另一种推动全球贸易发展的形式。国际贸易合规风险不仅仅来自世界贸易体系,还可能来自双边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二者在规则的统一和适用性上存在明显的区别,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再次,海关通关便利化措施及改革,对于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降低外贸企业通关成本有着显著的作用。但从原来的单份报关单逐单审核变为纵向的同类企业集中审核后,使单个外贸企业或单笔报关的不规范申报问题更为凸显。另外,集中审核可能导致原本分散的小问题集中暴露,可能被海关综合认定为较为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外贸企业的全产业链协同使产品申报价格更为透明。海关可能利用来源广泛且有极强印证作用的信息,在处理某一违规情况的过程中牵连发现产业链或存在贸易往来的其他企业的连带责任情况。
最后,口岸各部门及海关内部职能部门沟通不畅,配合不到位,可能造成企业货物滞留或产生额外费用。若货物被作查验待处理并移交归类化验等部门认定,可能会发生滞留并产生装箱/空箱/重箱运输费、倒箱费等额外费用。
针对以上风险,杨柳对企业做好海关合规提出三项建议:
一是重视自身制度、流程和规范性文件的合规制订,并在业务流程中充分贯彻合规精神,将风险控制做到心中有数。加强相关国际条约、国际法、行业规范、商业道德以及主要贸易国家的海关法律法规学习;设立专门的合规负责部门或制定专门的人员,做到风险事件发生后有相应的负责人;树立高水平合规意识,不能只满足于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公布的指引、办法等规定,尤其是货物进出口的全流程把控,应当在海关监管便利化的基础上,主动排查隐患和风险,尽量杜绝货物通关问题累计。
二是积极参与和建设AEO、“单一窗口”、一体化通关等主要制度。从欧美国家成熟的经验来看,AEO既可以促进贸易便利化,也可以保障贸易供应链安全。通过广大中小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将产品的产业链做到日常评估、随时监管,从而达到快速通关的效果。
三是加强关企沟通,充分利用AEO认证企业指定关务协调员制度,及时反馈通关过程中的问题。如税则归类往往存在模棱两可的模糊情形。海关专家化的查验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权威建议和结论,对于货物通关前的准备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从而促进通关效率的提升。(穆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