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特点、困难、发展与思考
商务部下属的商务培训网,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许多很好的服务。有一门课程《国际工程大型项目开发》,非常实用。本文系作者听课笔记,值得一读。
第一章:市场项目开发和信息处理
1.中资企业对外承揽的特点
1.1国际承包市场业务触底反弹
目前国际承包市场业务已经触底反弹。通常国际经济形势不好的话,对外承包额也会相应受到影响。工程承包领域与世界经济接触都比较紧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托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宏观环境,来制定自身发展战略。
目前国际市场的形势对我们的启发和提示在哪里呢?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道路和战略,不能人云亦云。
1.2业务领域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世界承包市场上,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的是交通运输和房屋建设,第三位是电力建设。
世界各国为了改善投资环境,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而基础设施最根本的,第一步要发展的,就是道路交通。道路交通可以一个标段一个标段的设计施工,但不能一个标段一个标段的规划或制定战略。所以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一个国家的公路网、铁路网、运输网、物流网建设方面的投资会持续加大,所以交通运输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是先完善交通设施,之后会开始修建房屋,然后就是由此带来的民生问题,也就是供电和供水。也就是市政工程领域。因此,电力领域的份额会上升。电力项目中,单体项目投资较大。
思考:公司的未来发展和经营方向
交通、房屋领域的蛋糕较大,但成熟度高,会对自身竞争力产生如何影响?项目利润率会如何影响?
电力、电信、石油化工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专业程序强,竞争也强,适不适应自身企业发展要仔细考虑。
另外需要思考:如果只做一项业务,是不是显得很单一呢?以后是否能够生存呢?是不是需要考虑多元化经营,或者二元化经营?
1.3区域市场发展出现分化
中资企业目前市场主要在亚洲、非洲和美洲。
第一梯队:中资企业之所以亚洲国家市场占比较大,是因为:中国离亚洲近;中国的经济结构和亚洲其他国家比较接近,有许多相同性。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在其它亚洲地区得以体现和实施。(印度电力项目是中资企业对外承包的主要版块。—)
第二梯队:非洲是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大陆之一,并且我们一直对非洲有援助,始终没有停止过。
第三梯队:拉美国家石油油气资源丰富,所以对基础设施投入较大
思考:市场主推方向?
如果去亚洲、非洲和拉美市场,那么中资企业较多,市场压力较大。这些国家在各行都有中资企业,那我们自身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什么?质量?成本?管理?如果具备,可以大胆推进。如果没有这些优势而贸然进入,最后必须导致价格战,结果入不敷出。
如果去东欧、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地区,这些市场成熟度较高,门槛较高,压力较大。虽然中资公司较少,但是业主、当地规范等还是比较发达的,进入市场压力也是比较大的。
1.4信贷资金、对外投资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信贷资金、对外投资是中资企业对外承包的一大法宝。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工程承包水平的提高,中资企业原来相对有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会越来越削弱。如何提升当地的竞争力呢?只能向产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向上游如何拓展呢?资金实力、融资实力、信贷资金或者对外投资实力。所以未来的公司如果想在当地有一席之地,必须重视信贷资金和融资能力、投资能力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提升公司整体竞争优势。
向世界一流承包公司学习:比如万喜的特许经营已经达到了集团总产值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大多数中资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中国政府提供的信贷资金。我们在未来进行项目经营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拓展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包括当地银行、基金、金融组织和其它相关机构。
1.5走出去的数量持续增多
国内竞争的思路以同质竞争为主,在很多国家,中资企业的竞争方式也是以同质竞争为主,主要以价格为主。
走出国门是国家战略的具体表现。中资企业是一个重要代表。
1.6企业的实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大企业的实力继续提高,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施工单位兼并小设计院,大设计院兼并小施工单位;
2.面临的困难
2.1外部的经营环境更加严峻
经济:美国和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承包业市场,但经济情况不好,经营环境也更加严峻。
安全: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风险和压力导致管理成本上升。
市场保护和准入限制: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具备一定发展规模和经济体量后,对外来国家的承包商采取排斥态度,或者过份保护本国公司的态度,比如:印度、土耳其、非洲、中东、欧盟等地区和国家。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上述这些国家往往是对中国承包商收入贡献度比较大的地区。这些国家比中资企业有成本优势,且具备语言优势,且技术能力不断增强。
2.2低水平的竞争模式遭遇严重挑战
2.2.1劳动力比较优势逐渐丧失
中资企业承揽项目排名第一第二的是交通建设和房屋建设,这两块相对而言属于劳动密集型,很容易受到低水平竞争的冲击。随着中国近年劳动成本上升,在中东市场、印度、巴基斯坦受到挑战。
2.2.2设计咨询业务发展滞后,标准规范推出较少。
设计咨询在工程总承包中通常起到龙头作用。,但由于走出去的设计企业少,所以设计企业和外方咨询竞争处于劣势,前期最核心最龙头的工作被外国公司控制了,所以总承包企业、施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的利润率受到限制
2.2.3现汇项目主要依赖国内信贷资金
当地的项目如果有一定的资金,会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中资企业可以参与。但这两年大型总承包项目,或机电设备含量较高的项目,更多依赖的是国内的信贷资金。国内信贷资金具有在国内这种大环境的一些特点,在国际整个资本市场,中国资金不是唯一的,而我们中资企业并没有形成多元化融资能力,没有拓展从其他国家,其他金融机构,其他财团提供融资的可能性。
2.2.4缺乏国外大型EPC项目的管理
如果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一个项目的能力有限。管理粗放,精细化不够。
2.2.5经营风险问题
主要是汇率对利润率的影响较大
2.2.6属地化运作能力和经验不足
中资企业喜欢带着自己人出去,但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有当地的限制条件和劳动保护政策,并且中国劳动力成本不具备优势。对于当地的具体管理我们也不具备丰富的经验。我们更倾向于组织一帮中国本土工程师,管理压力、成本压力很大。
2.3内部无序低价竞争现象愈演愈烈
2.3.1“走出去”的企业数量严重超出市场容量
2.3.2低水平同质竞争现象普遍
尤其在交通、房建和电力版块。缺乏分工合作。
2.3.3低价竞争问题严重。
对不熟悉市场的企业,对于初入国别市场的企业,对于战略制定不科学不合理的企业,低价竞争成为主要的竞争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成为问题。
2.3.4恶性竞争时有发生
商业、法律范畴。包括互相诋毁,商业贿赂,介入所在国的政治斗争和利益斗争。
3.国际承包工程市场展望与思考
3.1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前景
3.1.1全球建筑工程市场前景整体乐观
世界经济形势虽然错综复杂但整体已经走出低谷;
全球建筑工程市场地区分化明显但整体向好;
全球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和新建两个趋势重合;
发达国家的基建始于二战,经过这么多年的使用,更新需求将到达峰值;
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发展。如果经济得到好转,发展中国家的基建也会迎来井喷时期
全球建筑工程产值规模巨大;
产值达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0%
这个行业一直存在,从未消亡。可能受到经济规律的影响,但行业始终得到保留
3.1.2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主要领域
中国的发展经验如下,而这个规律在其他国家也有了共识。
交通物流网络建设成为发展的重点
全世界通过硬软件联系在一起(硬件是交通,软件是电信、网络),各国家经济往来有增无减,世界经济是一盘棋,因此解决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中国的经验如此,其他国家也认识到同样的问题。
国家较小但人口较多的地区,这类发展需求特别迫切
能源建设领域将成为举足轻重的部分
有了交通物流网络、具备贸易的基本条件后,按照中国的发展经验,下一步就要解决市政问题和能源问题。而在第三世界国家,工业体系比较薄弱,工业种类比较欠缺,他要首先发展工业、旅游和第三产业。但无论如何发展经济的某个行业,都需要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路、电、水、电信、某些个别国家还要提供煤气和天然气。大家一致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首先解决能源问题。对外承包企业很大版块在亚洲,主要包括印度、印尼和越南。近几年的承担的大型项目在电力领域,包括电站、电网。这些项目开发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大部分国家需要新兴经济的提升,而提升主要依靠提供能源基础设施来实现;
还有些国家由于资源匮乏和环保要求,在搞一些新型绿色能源,比如说太阳能和风能。
城市化进程提供较长期增长机会(民生工程)
因此,按照中国的基本发展规律,可以初步判断,在未来对外承包领域中,交通物流网络、能源领域、城市化进程包括市政工程,都会是热门领域。
城市化进程给工程承包企业提供了很多机会,例如:市政、供水
3.1.3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发展的主要模式
资金来源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
在发展中国家开发项目中发现,很多情况下,项目迫切程度是真实的,而项目没有落地的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没有解决。尤其是在新兴国家,资金缺口问题非常突出。在非洲大陆,每年有310亿美元的融资缺口。对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考验:能不能把我们的产业链做强做大,甚至进行合理延伸。以往我们更多集中于业主提供资金,我们竞价投标中标承揽项目。我们可不可以延伸产业链,向业主提供资金呢?当然可以!这也是未来企业战略发展的必经路径。
PPP模式是未来国际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
很多国家由于资金缺口都在积极大力推进这种模式,这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的企业想在未来的竞争有一席之地,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加强。
目前中国对包承包工程企业的融资合作模式
目前基本是扩大了出口信贷资金的使用范围,探索了出口信贷、建筑工程、资源开发等一揽子合作模式。或者与土地综合开发,矿产资源的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依赖中国政府提供的信贷资金。
因此对企业来说,首先要拓展拓宽融资渠道,是否企业可以采纳多元化融资模式?企业是否可以开始尝试土地综合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包括基础设施类的投资这种本身的工程承包模式?
3.1.4国家大力支持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
国家有一些扶持和基本政策
十八大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国际化的经营能力就包括:我们的产业链有没有向上游和下游延伸?有没有对标国际一流企业?企业有没有进行属地化经营管理?
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的特点是体量大和实力强。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自身发展;二是通过并购和资产重组。这是跨国公司的基本能力。
1.政府推动,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与部分国家签订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五年经贸合作规划
区域互联互通建设
2.财税支持
贷款贴息;
保函专项资金
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工程项下出口退税
营业税境外所得税优惠
地方政府支持资金(在东南沿海某发达省份,保函专项资金制定了省级和市级的专项资金支持,保函这块几乎没有成本)
3.资金支持
对外援助
对外优惠贷款
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包括向东盟国家、非洲国合、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信贷-大量商业信贷
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研究国家政府对外经济扶持有哪些专项支持,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财税如何来规划和计算都是有一些政策的。要深入研究。
了解国家大力支持对外承包业务的发展的政策,具体有哪些呢?中国对外贷款举措和承诺:像对东盟2009-2011处有150亿+100亿美元,到2009年累计发生贷款740亿美元。
国有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世界各地建立分支银行,对中资企业承揽项目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