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专访承包商会会长房秋晨

  • 2017.01.09
  • 工作动态
  • 来源:承包商会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开始步入发展新常态。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就2016年行业发展状况及2017年新形势专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发展情况?

房秋晨: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行业开始步入发展新常态,“增速稳、模式转、理念新、挑战多”成为行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是业务规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一带一路”国家成重要支撑。2016年1-10月,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新签合同额16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净增长超过15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达1146.7亿美元,同比下降0.1%,与上年度基本持平。“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和中亚市场以独特区位优势成为“早期收获”项目比较集中的地区,签约额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涨幅远高于其他地区。1-10月,我企业在“一带一路”的61个国家新签合同额843.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同比增长30.7%;完成营业额527.4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6%,同比增长5.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2016年行业业务增长的主要支撑。相比之下,我企业在非洲、欧洲和拉美的业务增长明显放缓。2016年1-10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8.9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3.8万人。

二是业务模式转型积极推进,资金、技术、服务与工程业务结合越发紧密。2016年,企业业务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的动力显著增强,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先后落地,部分行业标准“走出去”成果初显。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投资入股、BOO、BOT或PPP等模式参与大型国际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葛洲坝集团、中国电建、中国机械进出口、三峡国际、北方国际等会员企业分别以非传统业务模式中标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尼等国水电、火电和风电项目。国机集团、中交集团等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投资和建设,截至2016年9月底,企业共在36个国家投资建设了7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33.9亿美元。中国铁路标准阔步走出国门,在非洲大陆开花结果。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埃塞至吉布提的亚吉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和内马铁路均采用中国标准。2016年10月正式通车运营的亚吉铁路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完成的第一个集设计、采购、施工、融资、监理、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铁路项目,为非洲铁路网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在劳务合作方面,我国建筑业和制造业外派劳务的人数明显下降,而科教文卫、海员、餐饮旅游服务业等外派人数逆势增长,体现出劳务合作行业拓展中高端劳务领域的新趋势。

三是企业发展理念显著转变,逐步跟紧国际趋势。首先,随着国际市场对承包商业务需求的多样化,企业发展理念正在由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向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转变。部分企业通过协助外方进行整体区域规划和开发,把握项目主导权,实现企业在东道国的稳定发展。在项目实施各个阶段,充分发挥东道国人才、技术、市场、资金等优势,将营销、管理和利润中心前移,全球化布局业务调配资源,正朝着真正跨国公司方向迈进。此外,会员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与业主和当地利益相关方进行密切而有效的沟通,将环保、社会因素与工程项目的各环节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海外项目的可持续性。

四是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挑战。从市场环境来看,2016年国际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非洲、拉美、中亚等资源型国家财政收入减少,一些国家的基础设施项目被迫推迟或延后,部分在建项目出现工程款支付延迟、已签约项目难以开工和实施的问题。中东、非洲部分国家政局动荡,恐怖袭击等意外事件频发,企业经营的外部风险持续增加。受上述因素影响,2016年1-10月,非洲市场新签合同额仅增长2.9%,营业额同比下降5.5%;拉美市场新签合同额和营业额降幅均超过10%。从企业自身来看,仍存在一些束缚业务发展的短板。

首先,项目综合开发能力不足。目前企业仍主要以EPC总承包项目为主,项目综合运作能力和水平仍待继续提升。其次,企业风险管控水平有待提高。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风险,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风险识别及有效的管控体系。第三,海外业务人才短缺。随着项目大型化、综合化和复杂化趋势的发展以及对外投资业务的增长,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第四,对外劳务合作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国内资源不适应国际劳务市场需求的问题。

记者:2017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面临哪些新形势?

房秋晨:2017年,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行业总体发展环境向好,行业业务预计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第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将成为行业发展一大“红利”。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倡导下,“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已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模式。2016年,中国政府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乌拉圭、中葡论坛7国、孟加拉、老挝、波兰、巴新等30个国家签署了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合作文件。这将为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相关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由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编制的《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已经成型。该规划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圈定交通、能源、通信等优势产能行业,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鼓励政策,从政策层面为企业业务发展提供助力。

第二,市场形势总体向好。2017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然具有不平衡性和脆弱性,部分非洲拉美国家进入债务偿还期,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加之政局不稳等因素,可能对企业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伴随着英国启动脱欧进程、美国特朗普执政酝酿系列新政,企业在欧美市场拓展投资与承包工程业务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国际基建市场前景仍值得期待。据世界银行预测,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等矿产品的价格有望在2017年止跌回升,非洲、拉美等资源型国家经济将因此走出低迷。2017-2018年非洲地区经济增长将恢复至4.5%,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幅为1.5%-2%,这将为我企业在有关国家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2017年,虽然我对外劳务合作业务仍处在较为困难的阶段,但部分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会。中国与多国加快自贸区谈判进程,自然人流动有望更为便利。日本技能实习制度调整方案出台,将扩大接收范围,增加护理等工种;中国以色列建筑劳务合作和中国-奥地利厨师劳务合作相继启动;随着中欧劳务交流的扩大和对澳大利亚市场拓展力度的加大,个别行业将有望突破语言技能障碍,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

第三,“中国资金”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随着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陆续投入运行,国际基础设施市场特别是亚洲地区将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大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有望在上述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得以实施。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近年推动设立的多双边合作基金,如中非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中拉合作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和中国哈萨克产能合作基金等,都为我企业参与相关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资金总规模达100亿欧元的中国—中东欧基金正式成立,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乃至西欧基础设施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看到行业发展外部环境总体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历经10多年超高速发展,“走出去”企业的经营成本优势已逐渐丧失,市场竞争日趋多元,盈利空间日益收窄,市场开拓难度加大,这些都是行业未来几年可能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充分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常态,以“稳增长、促转型、求合作、负责任、树品牌”为目标,加快业务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一要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业务稳定增长。企业要紧紧抓住当前有利的发展机遇期,顺应“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发展新形势,充分运用在海外市场经验、信息、人脉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继续巩固亚、非和拉美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促进业务的平稳较快增长。抓住发达国家市场持续增长需求和多双边协定可能带来的进出境便利,积极探索高技能劳务合作业务。

二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业务转型升级。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地制订企业转型升级规划。企业可主动对接所在国发展战略与产业规划,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布局,培育开发项目;通过小额参股、直接投资、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基建项目投融资;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抱团出海”,全产业链参与境外项目,实现业务向投建营一体化转变。

三要继续完善安防体系,妥善应对境外安全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应对各类社会治安事件与恐怖袭击、军事冲突、政局动荡、传染性疾病等外源性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制订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加强常态化的安全监控和管理,做好海外员工日常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密切同驻外使领馆和驻在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四要积极提升社会责任绩效,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应着眼项目所在地政府、业主和民众的现实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属地化经营,践行绿色建筑理念,优化项目设计,注重节约资源,避免环境污染,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项目,树立中国企业良好的对外形象,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和谐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