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蜚声海外,南通建筑铁军踏遍五洲四海

  • 2016.10.01
  • 工作动态
  • 来源:江海晚报
  • 作者:
  • 阅读:
  • 打印
2016-10-01 江海晚报

       迪拜,一座从沙漠中建起的梦幻城堡,当代著名的富饶之地,繁华之所。富饶的国度成就了哈里发塔、帆船酒店、棕榈岛等一系列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也让迪拜成为全球各大建筑企业相互比肩的战场。南通铁军在境外的传奇,就从迪拜的一座“双塔”起步——


世界第一高楼哈里发塔,由南通六建独立承包全部土建施工。



精益求精,优良品质让外方成为“回头客”


如果你造访迪拜互联网城,那一定会被对面TECOM小区一幢直插云霄、时尚别致的两座地下3层,地面以上23层,总面积约6.6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公寓楼所吸引。这座公寓就是迪拜知名的“迪拜双塔”,南通六建就是这座建筑的创造者。


虽然这座公寓楼没有远处哈里发塔高大,没有帆船七星酒店豪华,但是这座公寓楼是南通六建于2005年年初取得阿联酋无限级经营资格后首个签约总承包的工程项目。该项目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承建完成,并且在2009年我国首次进行的境外工程鲁班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首届境外工程鲁班奖。


据当时的南通六建项目经理龚谊男回忆,为了实现境外工程开门红效应,南通六建决心将迪拜双塔工程打造成展示铁军风采的标杆工程,从国内抽调了近400名精兵强将,对每道工序、每个环节、每个节点严把关,保证一次成优。



南通六建承建的迪拜双塔,荣获首届境外工程鲁班奖。


据参与“迪拜双塔”项目的叶志强回忆说:双塔项目动工时,周遭还是一片荒凉的沙漠,等到2008年完工时,周边已经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社区。


也正是由于六建人在项目质量上的精益求精,让南通六建在海外打出了一片新天地。


哈里发塔,世界第一高楼,多项建筑世界纪录拥有者,其建筑承包商均为国内外的“顶级品牌”。在这群“顶级品牌”中,就有南通六建,其独立承包了哈里发塔全部土建施工。


据当时在哈里发塔参与建设的一位工人老刘表示:“那时候整个哈里发塔项目有2000多人,每天24小时不间断施工,一共花了5年多时间才建造完成。整个塔体钢结构300多米,混凝土500多米,采用的都是最好的材料和最先进的技术,其他工程混凝土凝固要3~4天,我们当时混凝土凝固只要1个小时。”谈起当时的经历,老刘现在仍十分自豪。


2007年,继承“迪拜双塔”的“迪拜三塔”正式开工,目前已基本完工,而南通六建在迪拜的“塔式传奇”仍在继续。



勇往直前,通过实力让项目遍布全球各地


南通六建在中东打开了局面,另一家南通建筑企业南通三建,在亚非大陆也是干得风生水起。


“终于回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南通三建海外公司驻也门项目部技术总工黄文育眼里泛着泪光,身后的50多人也鱼贯而出。这是去年4月3日下午在上海浦东机场的一幕,由于也门战乱,南通三建通过多次辗转,将项目人员撤回国内。


南通铁军参建的也门国家大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9495平方米。


“这次多国轰炸也门,战事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上次,也门机场在突袭中无法运转,我们项目部离胡塞武装弹药库仅几公里,感谢强大的祖国。”黄文育说。


利比亚、也门的撤侨事件,让我们看到南通铁军在中东、非洲进行项目开拓的风险。对此,南通三建董事长黄裕辉表示:现在国内建设行业已发展到了顶峰,企业需要走出国门,走上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这次撤侨行动表明,在强大国力的保障下,中国护侨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也更加坚定了南通三建“走出去”发展的信心。他说,三建将继续集中优势,扬帆出海,让南通铁军走遍全球。



南通三建参与建设的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荣获海外“鲁班奖”。


南通三建的这种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作风,让三建项目遍及全球各地,凭借企业自身的实力与品牌影响力在俄罗斯、科威特、安哥拉、也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打造了中国建筑业企业的“经典名片”。


2013年年底,南通三建参与建设的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KK一期5号、26号住宅小区及K2开闭工程荣获2013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这项荣誉的获得,为南通铁军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南通铁军参与建设的欧洲第一高楼——俄罗斯联邦大厦。


政府牵头,建筑企业“走出去”开始提速

关于我市建筑企业的“国际战略”由来已久,一些建筑企业在国外打拼多年,有丰富的国际经验。据最新数据,2015年,我市有对外经营签约权的建筑企业超过20家,建筑企业境外在手项目154个,完成境外营业额16.13亿美元,新签合同额9.2亿美元。现阶段,我市主要建筑企业的境外项目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等35国家和地区,全市境外施工人数近8000人。


2014年,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的文件,指导建筑企业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建筑行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水平。据了解,我市近期也将出台类似指导意见,给予南通建筑企业“走出去”更多政策支持。


就在前不久结束的“2016中国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期间,南通市政府主导并积极推进的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成立。来自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东盟多个国家的来宾就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具体项目同南通建筑企业进行了深入洽谈,达成一批合作意向项目。


市商务局外经处处长宋辉表示:受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疲软等外部因素影响,我市建筑企业转向境外市场的积极性显著增加,境外市场的在手项目和项目总额均增幅明显。自从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构想之后,南通建筑企业在保证传统的非洲市场、中东市场份额的同时,已经开始开拓东盟、中亚市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企业“走出去”战略开始提速。


宋处长最后表示:建筑行业是南通的优势行业,政府鼓励建筑企业走向海外,相关部门将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机制制度建设上,从服务体系打造上,做好企业涉外项目的坚实后盾。



卢玉亭:海外人员的奉献让人感动


人物名片


卢玉亭,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公司副总经理,参与多项中国政府海外援建项目,多次前往项目地。


经过多方努力,记者联系到了卢玉亭,电话的另一头,那清澈的声音中能感觉到一丝沧桑。


说起建筑工人的海外经历,卢玉亭感触最深的就是辛苦。以南通三建海外公司为例,施工队伍只要是一踏出国门,下一次回家可能要等到17个月后了,少数工人在国外27个月没有回家。为了赶工期,国外项目每天基本工作时间为10个小时,有时候还要加班4个小时。譬如正在建设中的多哥议会大厦项目,7月20日项目开始,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地下基础工作量的一半。


我们习以为常的速度,在国外人看来犹如神仙下凡,不可思议。这种速度,加上过硬的建筑质量,成为中国建设最好的广告。


卢玉亭表示,在国内做项目,卫生条件能保障,安全形势能保障,各种配套能保障。而在国外,特别是非洲地区,条件艰苦得无法想象。有的医院没有一次性消毒器械,社会治安令人担忧,各种配套无法跟上。非洲刚果曾经有个项目,开工快一年了,工地上连水电都还未解决;而一些非洲某国家,竟然找不到销售标准化螺丝螺帽的渠道,这在国内简直无法想象。


卢玉亭虽然和记者聊了很多非洲轶事,但是记者从对话中感觉不到抱怨,感觉不到后悔,更多是对自己经历的调侃。用他的话说,“我们是我国政府援外项目建设的亲历者,我们在国外代表的是中国政府,展现的是‘中国铁军’的能力和形象。为了国家,我们只能迎难而上;为了大家,我们只能舍弃小家。他们的事迹,我只有感动。”



汗水泪水打出铁军境外威名



当访问过多个海外建设的亲历者后,我深深被海外建设者的奉献所打动,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


他们在国外,和亲人长时间分隔两地,十几个月的在外劳作,要想回家谈何容易。


小孩高考、父母病危,作为父亲、作为儿女,无法上前给予鼓励,无法上前膝前尽孝。他们只能在远隔万里的异国他乡,或祈祷祝福,或揪心伤感。


春节元旦、中秋重阳,作为夫妻、作为亲人,无法相拥花前月下,无法举家欢聚一堂。他们只能在工地食堂,自己给自己过节,自己给自己放假。


在烈日炎炎下,他们身上汗流浃背;在团圆节日里,他们心中默默流泪。


辛勤汗水让这些境外项目拔地而起,但泪水里的担当,才是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精神源泉。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了在非洲工地上,超过三成的人被疟疾困扰,有些人一年能感染疟疾5~6次甚至更多,个别人更是因为恶劣的医疗环境因病长眠国外;我了解到有些国家配套设施薄弱,保鲜膜竟然成为抢手货,有些国家连一颗螺丝钉都要不远万里从国内采购……这些努力的背后,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外国友人看到我们的建筑速度和质量时,对中国建筑队伍交口称赞,让铁军威名在境外远扬。


江海晚报9月29日通版报道

采写:江海晚报全媒体记者沈樑

编辑:悠南山  宋久久